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贡山县傈僳族民居的现状及改造原则

发布时间:2021-10-12 20:50
  通过对贡山县傈僳族传统民居进行调查,对其传统民居的概况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傈僳族传统民居和新建民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贡山县傈僳族传统民居的改造原则:安全性原则、民族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模块化原则,以期为民族民居的改建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3(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贡山县傈僳族民居的现状及改造原则


怒江地区傈僳族竹篾房Fig.1ThebamboohouseofLisunationalityinNujiangarea

傈僳族,土木结构,民居


多以竹篾房(图1)和木楞房为主;丽江、德宏和四川西昌等地区的住房则以土木结构为主(图2)。图1怒江地区傈僳族竹篾房Fig.1ThebamboohouseofLisunationalityinNujiangarea图2丽江地区傈僳族土木结构民居Fig.2ThecivilstructurehouseofLisunationalityinLijiangarea贡山县一带的傈僳族大多喜欢住木楞房。木楞房也叫圆木垒墙房,长方形。建盖前要备好粗细相等而长短不同的木料(木料多为直径20cm、笔直干透的松木),用斧、刀砍削成榫,直对榫的另一边刨剜成一细槽,两端的两边直对榫、槽,分别砍凿一镶嵌口,便成木楞。木楞房四边各需镶垒26~30根木料,建盖时要按木料的长短,先在挖平长方形地基的四角落放垫石头作石脚,之后将木料在其上榫对槽、镶口嵌镶口地架垒。每边垒至12根时,要横架硬粗圆木,铺楼板,与下层隔开,作人居层;再垒高至12根木料时,在一长边的内侧设置方粮食和什物的凉台;垒到顶后,在两短边正中间各立一木马,架“人字屋架”,绑数十根缘木,后覆盖松木板和茅草。人居层分布有堂屋、卧室和廊道,通常堂屋面积较大,其正中设置火塘,火塘边除靠近门的一边外,三边各设木支架,上铺厚木板作床或坐板,是家庭主要的活动空间;下层饲养牲畜或家禽。这种房屋的形状很像一个大木匣,整幢房子可以不用一寸铁钉,但具有坚固、耐用、防震、防潮的优点(图3)[1]。(二)傈僳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1.体现了和谐的人居自然关系贡山县傈僳族民居多依山、顺水而建,属典型的陡坡型建筑,民居建筑走势与怒江水流流向平行;民居多为“千脚落地房”。民居的布置格局在确保建筑稳固时,大大减少了挖地

傈僳族,贡山


横架硬粗圆木,铺楼板,与下层隔开,作人居层;再垒高至12根木料时,在一长边的内侧设置方粮食和什物的凉台;垒到顶后,在两短边正中间各立一木马,架“人字屋架”,绑数十根缘木,后覆盖松木板和茅草。人居层分布有堂屋、卧室和廊道,通常堂屋面积较大,其正中设置火塘,火塘边除靠近门的一边外,三边各设木支架,上铺厚木板作床或坐板,是家庭主要的活动空间;下层饲养牲畜或家禽。这种房屋的形状很像一个大木匣,整幢房子可以不用一寸铁钉,但具有坚固、耐用、防震、防潮的优点(图3)[1]。(二)傈僳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1.体现了和谐的人居自然关系贡山县傈僳族民居多依山、顺水而建,属典型的陡坡型建筑,民居建筑走势与怒江水流流向平行;民居多为“千脚落地房”。民居的布置格局在确保建筑稳固时,大大减少了挖地动土、修筑地基等工程量;民居架空分层利于空气流通,避免建筑材料及内部受潮;民居建筑材料为当地产松木,相较其他材料,松木易得、便于加工。巧妙的建筑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傈僳族就地取材,对当地地形、地貌及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也体现了傈僳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图3贡山傈僳族木楞房Fig.3ThewoodenplankshouseofLisunationalityinGongshan25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第3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滇西北傈僳族传统井干式民居[J]. 王祎婷,翟辉.  华中建筑. 2015(03)
[2]论南京民国建筑的科学性和民族性——以总统府建筑群为例[J]. 卢海鸣,朱明.  中国名城. 2011(11)
[3]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 田元福,李慧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12)
[4]傈僳族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J]. 陈一.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1(06)



本文编号:3433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433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