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草原“自然空间”的文化建构——以青海玛多县Z乡生态移民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11 11:11
本文目的是透过阐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过程中不同主体对"草原"的理解,探索"自然空间"的文化建构这一政治生态学研究领域。全文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视角出发探索"自然空间"如何被文化所建构,强调文化意涵赋予空间的不同解读;第二部分着墨于Z乡传统游牧背景下的草原文化;第三部分描绘黄河源头生态恶化与生态移民政策;第四部分重点描写Z乡生态移民的日常生活;最后进行理论总结。本文的写作结构透过理论与实例结合,说明在当今中国环保项目中应当重视自然空间的文化建构。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自然空间”的文化建构
二、传统游牧背景下的草原文化
(一)牧民与游牧生计
1. 衣食住行
2. 轮牧
3. 混合放牧
4. 牛粪文化
(二)观念体系与信仰禁忌
1. 神山
2. 圣湖
三、黄河源头生态恶化与生态移民政策
(一)环境恶化
(二)生态移民政策
四、生态移民的日常生活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藏族传统生计与黄河源区生态安全——基于青海省玛多县的考察[J]. 邵侃,田红. 民族研究. 2011(05)
[2]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城镇化安置及其适应性研究[J]. 索端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9(02)
[3]谈三江源生态移民及其文化变迁[J]. 百乐.司宝才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本文编号:365805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自然空间”的文化建构
二、传统游牧背景下的草原文化
(一)牧民与游牧生计
1. 衣食住行
2. 轮牧
3. 混合放牧
4. 牛粪文化
(二)观念体系与信仰禁忌
1. 神山
2. 圣湖
三、黄河源头生态恶化与生态移民政策
(一)环境恶化
(二)生态移民政策
四、生态移民的日常生活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藏族传统生计与黄河源区生态安全——基于青海省玛多县的考察[J]. 邵侃,田红. 民族研究. 2011(05)
[2]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城镇化安置及其适应性研究[J]. 索端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9(02)
[3]谈三江源生态移民及其文化变迁[J]. 百乐.司宝才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本文编号:3658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65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