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夷夏之辨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儒道佛文化格局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2-08-11 13:02
  先秦夷夏之辨的展开奠定了夷夏之辨的人文精神传统,这塑造了中华文化面对外来文化时强调礼乐人文而非民族主义的主流传统。这种人文精神在孔孟荀中继承下来,并在汉代公羊学对夷夏之辨的补充中发展,再次强调了夷夏分别在人文而非民族,并提出了完全破除夷夏之别的理想社会愿景。到南北朝面对外来佛教文化传入的夷夏之辨的再次展开,则以外来佛教文化在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夷夏之辨人文精神,中土儒道文化互相吸收并与外来佛教文化互相借鉴,这奠定了中国儒道佛文化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中国历史这种以人文关怀分辨夷夏的民族文化观对现代全球化下的民族文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历史借鉴。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惑论》的成书问题及思想内容论析[J]. 杨维中.  广西社会科学. 2014(12)
[2]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 洪修平.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6)
[3]论道教仙学两次理论转型的哲学基础[J]. 孙亦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4]老子、老子之道与道教的发展──兼论“老子化胡说”的文化意义[J].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
[5]论中国佛教人文特色形成的哲学基础——兼论儒佛道人生哲学的互补[J]. 洪修平.  中国哲学史. 1996(Z1)
[6]夷夏之辨与文化认同[J]. 林甘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5(03)



本文编号:3674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674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