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震后羌年保护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14:12
  羌年是羌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是羌族人民的新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观念、英雄崇拜集体记忆、社会生活习惯与文化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民族基础性意义,是羌族民族性格、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羌年的展演内容、展演形式,集中反映了羌族人民对生活态度、生产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选择。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口损失严重,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遭受重大破坏,民族文化传承十分困难。灾后重建工作受到国家与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从羌年着手开展整个羌族社会文化保护工作,是实现灾后羌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抓手。关注羌年保护工作的开展进程,直接关切到整个羌族社会精神世界的重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羌年庆典时间,祭祀活动是羌年活动的核心与高潮,其所体现出的伦理、习俗是羌民生活习惯的基本共识,因此震后羌年的抢救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分析地震事件的事件应对,关注震后羌民精神世界的微妙变化以及羌民对新生活环境的重新协调,这是论文的主要目的。本文主要以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为主,努力探索在以建设美好新家园为目的的灾后重建过程中,对震后羌年的保护方式进行集中分析。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岷江上游羌...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
        1.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
    (三)相关文献的梳理
二、羌年的历史文化与仪式过程
    (一)羌年概述
    (二)地震前后羌年仪式过程的变化
        1.震前的羌年仪式过程
        2.震后羌年仪式过程
三、震后羌年保护方式的类型研究
    (一)原地重建型
        1.理县桃坪羌寨
        2.汶川县羌锋村
    (二)异地重建型
    (三)主题文化城
        1.“中国古羌城”概况
        2.展演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四、震后羌年保护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一)震后羌年保护方式存在的问题
    (二)震后羌年保护方式的反思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一)村寨群众访谈提纲
    (二)羌年传承人访谈提纲
    (三)羌城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四)其他人员(村镇书记、退休教师等)访谈提纲
附录三
    (一)村寨群众访谈稿
    (二)羌年传承人访谈稿
    (三)羌城工作人员访谈稿
    (四)其他人员(村镇知识分子、退休教师等)访谈稿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77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777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a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