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张家川县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3-04-21 03:2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对共同社会生活的认知所形成的集体认同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代相传和接续发展为依托,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活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文化适应与调适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人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文化碰撞和交流交往交融中进一步发展、巩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具有关键性作用。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路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
二、张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状况
    (一)张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背景与现状
    (二)张家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印证与文化传承
        1.“花儿”
        2.麻鞋
        3.皮毛加工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发挥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民族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手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是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民族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容
四、结语



本文编号:3795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795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