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黔东南宗族祠堂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04 01:59
黔东南优越的环境吸引了汉族移民的迁入。他们带来了汉族的宗族文化,自宋以后在与少数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宗祠的产生创造条件。黔东南宗祠兴起于明初,在近代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其分布较为普遍但不均衡;在类型上具有层级性;建筑规模中等,一般由大门、中堂和寝堂构成。宗祠的兴起和发展为宗族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场所。宗祠的经济基础主要有坟地、山林和祭田。坟地来源渠道多元,祖遗和购置是最主要方式。山林是重要祠产之一,因分布广泛而数量较多。祭田作为宗祠经常性的经济来源,其规模有限,难以达到一些汉族地区的发展程度。从购置各类祠产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有族人捐献、罚款和借贷生息等方式。黔东南宗族以族长为核心建立祠产经管组织,但是族会制的产生表明宗族管理由族长负责制开始向个人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制转型,族内民主化逐渐发展。此外,苗侗的寨老、理老也在祠务的经管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宗族从祠产的建置、存续到发生侵害等各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了宗族、村寨以及官方的积极互动,增强了对祠产的保护;通过有效经营促进了祠产的发展,为宗祠开展祭祀等活动准备了条件。祠祭是最为严肃隆重的活动。近代黔东南宗族通过制定严格...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895010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清代黔东南地区地图
第一章黔东南宗祠的形成及发展14图1.1清代黔东南地区地图资料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北京: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第38-39页。历史上的黔东南虽属西南蛮荒之地,但其水路交通较为便利,长期被视为控制苗蛮的军事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思州....
图1.2锦屏县亮司龙氏宗祠图
第一章黔东南宗祠的形成及发展47图1.2锦屏县亮司龙氏宗祠图资料来源:[清]龙绍讷:(锦屏)《龙氏迪光录》首卷《宗祠图》,同治三年刻本,第16页。由于建祠耗资巨大,财力较弱的宗族初步建立的宗祠结构单一,待宗族发展壮大后,再增设宗祠的其他设施。一般是首要考虑建中堂和寝室,然后才会完....
图1.3天柱县三门塘刘氏宗祠①杨再思氏族通志编写组:(凯里)《杨再思氏族通志》第一册《宗祠》,2002年编印,第67页
房。楼上陈放龙狮、花桥和演戏的服装道具等。下进是戏楼,有戏台,堂中空地供族人祭祀或看戏。戏楼装饰雄伟壮观,镀金、镀银的空雕立体龙凤花鸟、泰伯三让、八洞神仙、嫦娥奔月、麻姑献寿、西游记人物等雕像造型栩栩如生④。天柱三门塘刘氏宗族是当地的望族,族人请阅历丰富、画技精湛的画师王泽寰设计....
图3.1凯里包氏二世祖太向氏墓图
第三章宗族祠产的经营管理84图3.1凯里包氏二世祖太向氏墓图资料来源:[民国]作者不详:(凯里)《炉山包氏族谱》之《墓图》,民国三十六年刊本,第3页。凯里包氏不仅在谱中绘制坟地图形,还在此图之后附注:右地在本县冠英乡之芭茅坪,距公路约五里,距大小寨约七里。气势蜿蜒磅礴,山环水绕。....
本文编号:3895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8950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