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与客家人的族群认同
本文关键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与客家人的族群认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被称为“客家人的奥运会”,它是海内外客属华人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平台。自1971年9月在香港召开以来,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目前已经走过43个春秋,先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27届。每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召开,都得到了世界各地客属社团的积极响应,参加的客属社团和代表一届比一届增加,大会的规模、活动内容和社会影响也逐届扩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首先对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前身——香港崇正总会的历史以及海内外客属社团的成立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介绍,阐明了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肇始与发展;其次是梳理了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筹备与召开流程,进而发现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召开的模式和历次发展状况,展现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组织运作情况;最后通过对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一些具体环节的研究,来揭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特征与功能。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轮流召开,加强了海内外客属华人对客家族群身份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历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会徽和吉祥物以及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的环节,促进了客家文化的发展,是客家人自我身份认同的一次次书写与建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经济功能,扩大了举办地的对外开放,加速了举办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政治功能,使得客家人在共同的文化心理的族群认同下,加强了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民族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客家 族群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绪论6-14
- 1.1 选题的缘起与研究目标6-7
- 1.2 学术史回顾7-12
- 1.2.1 族群认同的研究7-9
- 1.2.2 客家研究的回顾与总结9-10
- 1.2.3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研究10-12
- 1.3 研究方法12-14
- 1.3.1 文献研究法12
- 1.3.2 田野调查法12-14
- 第2章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肇始与发展14-21
- 2.1 香港崇正总会14-15
- 2.2 海内外客属社团的成立与发展15-16
- 2.3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发展脉络16-21
- 第3章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组织与运作21-25
- 3.1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筹备21-22
- 3.2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举办22-25
- 第4章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特征25-34
- 4.1 符号阐释:吉祥物设计背后的客家族群认同25-31
- 4.1.1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会徽及象征意义25-29
- 4.1.2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吉祥物及象征意义29-31
- 4.2 学术研讨:理论建构下的客家族群认同31-34
- 第5章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功能34-38
- 5.1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政治功能34-35
- 5.2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经济功能35-38
- 第6章 结语38-39
- 附录39-56
- 参考文献56-62
- 后记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敏;教门岗人的族群认同[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继利;;族群认同及其研究现状[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3 张剑峰;;族群认同探析[J];学术探索;2007年01期
4 高源;;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5 艾丽曼;;文化变迁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6 王锋;;论语言在族群认同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耿西静;;试论广西客家人的族群认同——以防城港市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8 罗吉华;;族群认同是如何建构的——读张慧真的《教育与族群认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9 周如南;;白马人族属研究述评兼及族群认同理论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黄少华;;网络空间中的族群认同:一个分析架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2 邢莉;;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的传承与族群认同——以2000年10月龙年大祭为个案[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蓝达居;;畲族认同初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唐戈;;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6 李伟梁;;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8 张慧真;;教育与民族认同: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认同的建构[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9 熊迅;;作为展演的认同:边缘场域与族群表征[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铱涵;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问题的中外之争[N];中国民族报;2014年
2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广西融水苗族民族认同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少华;网络空间的族群认同[D];兰州大学;2009年
2 邱兴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D];上海大学;2009年
3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未;贵州少数民族的生存发展与族群认同[D];贵州大学;2009年
2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永强;论多族群村落中的族群认同与交往[D];兰州大学;2012年
4 邵江泳;族群语言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向琼;族群互动与族群认同:一个多民族社区的民族志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6 刘锐远;论族群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冲突[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7 王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与客家人的族群认同[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8 王晓玲;论族群认同和族际交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卡马力提·库尔曼汗;新疆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同性恋族群认同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应超;当代城市少数族群的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与客家人的族群认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48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