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本质论对民族认同和刻板印象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民族本质论对民族认同和刻板印象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在过去几十年里, 西方研究者将常人理论引入群体关系的探讨之中(Demoulin, Leyens, & Yzerbyt,2006; Levy, Chiu, & Hong, 2006; Plaks, Stroessner,
Dweck, & Sherman, 2001; Yzerbyt, Judd, &Corneille, 2004)。研究发现有关群体属性的常人理论能有效预测刻板、偏见等群体现象, 调节着社会认同的心理效应(Bastian & Haslam, 2008;Haslam, Bastian, Bain, & Kashima, 2006; Hong,Levy, & Chiu, 2001; 高承海, 侯玲, 吕超, 万明钢,2012)。常人理论是外行人用来解释民族群体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如人格特质和能力等)差异的信念, 持有不同民族常人理论的个体, 其对群体信息的加工、刻板印象、偏见、文化框架转换等方面有显著的(Hong, Chao, & No, 2009;Rosner & Hong, 2010), 在国内以常人理论为视角,探讨其与民族认民族刻板印象的关系, 为民
族关系的理解提供心理学依据, 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承海等人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 考察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民族本质论、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的特点, 检验了民族本质论与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的关系。研究1 结果表明:(1)持有强烈民族本质论观点的个体感知到的群际差异更大; (2)民族本质论影响个体的群际导向, 它使个体有强烈的内群认同和偏好, 但其与外群接触的态度较为消极。研究2 结果表明:汉族被试持有的民族本质论观点越强烈, 其对少数民族持有刻板印象的程度就更大, 尤其是消极刻板印象。民族本质论对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有重要影响, 在实践中可以将民族本质论作为一个中介, 通过改变人们的民族本质论信念, 减少群际刻板印象与
偏见, 改善群体关系。
民族本质论对民族认同和刻板印象的影响.pdf
关键词 常人理论; 民族本质论; 民族建构论; 民族认同; 刻板印象
本文关键词:民族本质论对民族认同和刻板印象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5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