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目录_湖南民族新生功略_民族高等教育:再创辉煌

发布时间:2016-07-11 14:11

  本文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民族高等教育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发展壮大。

  如今,除了直接隶属于国家民委的6所民族院校和分别隶属于地方各省区的7所民族学院外,还有民族自治地方高等学校90多所,其总数约占全国的10%,民族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约25万人。

  与其他院校尤其是重点院校相比,民族院校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与效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相对缓慢。在日前召开的“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上,代表们纷纷围绕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图道多吉 在题为《再创民族高等教育的新辉煌》的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民族院校的历史成就,并阐述了国家对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民族高等教育应坚持的原则。他指出,国家将继续大力支持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今后的办学中,民族院校要继续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宗旨,继续贯彻国家重点扶持和民族院校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民族地区实际需要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重点。

  西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马麒麟 他指出民族学院与民族地区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关系。她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民族地区发展中,民族学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民族学院一贯重视对学生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培养出来的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不仅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参与者,而且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和中流砥柱。二是帮助民族地区进行科技开发,培养“永久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在“孔雀”纷纷东南飞的情况下,民族院校分配去的毕业生却保持相对稳定,彼此形成鲜明对照。热爱家乡并立志建设家乡,是他们留在民族地区的动因。三是继承、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学院的部分专业和研究机构所进行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掘、整理和研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新生,具有历史性作用。鉴于此,国家对民族学院的发展应采取特殊政策,给予重点扶持,以进一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成为WTO成员,既给民族高等教育带来历史机遇,又使民族高等教育面临挑战,这是与会校长们研讨的重点议题,他们从不同侧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南民族学院院长李步海 首先分析了民族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的变化。他说:在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和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着人才市场国际化、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需求高档化(主要表现为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等压力与挑战。我们只有增强质量和竞争意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有实践能力,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和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王彦 提出了新世纪民族高等院校必须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道路:一是必须坚持为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和为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确立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培养目标和学校定位,这是立校之本;二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立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保持和发挥特有的政治优势,这是建校之魂;三是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和民族工作规律办事,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上述两个规律相结合是民族高等院校特殊的办学规律。民族院校可以自己的方式整合民族高等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形成民族高校的整体优势;四是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不断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使学校融入当代教育、经济、科技发展的大循环之中,这既是兴校之路,也是21世纪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民族高校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对教育观念、管理体制、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大改革,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西南民族学院院长陈玉屏 他认为在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各类人才培养、智力支持和知识创新的需要,首先需要练好五种“内功”:第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既要“三个面向”,又要搞好“两个服务”,做到统筹兼顾、协调一致;教学改革要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继续改革和完善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第二、要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增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结合。第三、要始终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点在民族院校显得尤为重要。第四、要下大决心,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抓好教风建设,建立教师资格评审制度。第五、要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其次,要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三是在办学模式的选择上,要适应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需要,走多学科综合发展的道路;增大工科和经济类专业的比重,同时,提高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走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的办学道路;加强内部分工协作,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四要理顺拨款体制,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逐步增强民族院校自我发展的能力。五是维持现行管理体制,密切同地方的联系。六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院长谢玉杰 结合本院实际,强调了民族院校重视教师和学生、稳定人才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学校所处地区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待遇较低、学生基础也较差的情况下,只有“以人为本”,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才有希望和出路;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其个性和特点,才能发挥其潜能,提高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拓宽专业口径,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

  大连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鄂义太 针对目前民族高校存在的重点学科结构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新兴学科基础薄弱、水平不高、社会作用和影响不够等问题,认为必须把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作为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大力加强新兴应用学科建设,使民族高校的某些新兴学科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影响、有作为,形成新的学科优势。

  围绕各位校长的演讲主题,与会代表还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障少数民族的受高等教育权”、“民族院校是否应市场化”、“如何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保持民族学院的优势与特色,又适应市场,与国际接轨”、“怎样在人才市场中准确定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还较为落后,边远少数民族农村、牧区学生缴费上大学存在困难,如不从经济上给予特别支持、保证,他们的受教育权将面临严重威胁。只有适当增加对民族院校办学经费投入,对学生实行减、免、贷、助等措施,少数民族青年的受高等教育权才会有物质保障。


  本文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8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7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