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
本文关键词: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学 民族学 研究范式 差序格局 社会结构转型
【摘要】:自费孝通2005年辞世之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没有大师引领的时代。虽然2009年举办了一场世界性学术盛会,但是,学科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理论危机。因理论创新不足,这些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重要的学术突破。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到李培林的"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不但标志着"结构—功能论"正在从古典研究范式发展成为新古典研究范式,而且导致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范式出现了重大转变。通过观察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与思考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两个新概念,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范式。人类学民族学正在形成的新型研究范式——"社会结构转型",既有本土特色又与西方学术接轨,有利于更好地叙述中国故事,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学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是中国学者应有的追求。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学 研究范式 差序格局 社会结构转型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2013-2015)“城市民族问题调查研究”
【分类号】:C95-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大约7年前(2009年),一场世界性学术盛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在中国云南省的昆明市成功举办。这是人类学民族学从西方传入中国百年之后,第一次举行的规模达五千多人的全球大会,实现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的百年梦想。4年前,笔者在总结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杭生,洪大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内涵[J];社会学研究;1996年01期
2 黄志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刍议[J];探索;1999年01期
3 吕乃基;论中国渐进式社会结构转型的初级阶段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谢岳;权力的流变: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政治话语[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5 任慧颖;社区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J];理论学刊;2005年10期
6 臧得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理论拓展与经验研究[J];思想战线;2012年04期
7 商红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巩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途径——基于社会结构转型与执政内涵的分析[J];理论探讨;2007年05期
8 汤瑶;杜慧萍;;阿拉伯文明对西欧封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影响[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姜宗强,李海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臧得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与实证——对一个师承性学派研究成果的谱系考察[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月琴;;社会结构转型下的设计分极[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志华;段慧霞;施云华;黄灵荣;曹雅丽;;城市社会结构转型中的社区法制[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剑涛;社会结构转型与执政理念更新[N];南方日报;2006年
2 吕祖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N];人民日报;2005年
3 陈剩勇 马斌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组织的规范性建设和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蓼红;社会结构转型中的人力资本失灵[D];吉林大学;2005年
2 邱根江;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哲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0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97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