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壮族认同的流动性与身份策略——基于广西壮族傣人、陇人和偏人的社会历史调查回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4:31
本文关键词:论壮族认同的流动性与身份策略——基于广西壮族傣人、陇人和偏人的社会历史调查回访研究
【摘要】: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广西壮族识别中的傣人、陇人和偏人三类群体为研究对象,旨在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族源、社会结构、社会地位及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考察,并通过对识别工作的标准及手法的反思,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在识别工作中,语言要素是实际中最重要且最易操作的标准,而"名从主人"原则在阶级主导的话语体系中赋予了少数民族光荣的地位。然而,在日常的交往中,这些群体的族属意识大都处于自在的状态中,与血缘、地缘、职业、阶层等等诸多区分"我群"与"他群"的身份交织在一起,并且,这些群体对于国家的民族政策并非被动接受,而是自有其诠释和行为选择的逻辑。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壮族 民族识别 族群认同 身份策略
【基金】:2013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壮族民族识别工作者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13CSH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1987年出版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共七册)1是“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 查资料丛刊之一,在这套书的第七册收录了当时民族成分存在争议、尚不能确定的三个群体,即,龙津县金龙峒(今龙州县金龙镇)傣人、平果县陇人和防城县(今防城港市)偏人。这些资料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华;;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06期
2 王兰永;;“民族识别”的两个问题刍议[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S1期
3 王希恩;;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J];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4 毕彩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民族识别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5 木薇;;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民族识别研究回顾与反思[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马威;;民国时期民族识别与分类的知识源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戴小明;盛义龙;刘木球;;民族识别与法律认定——以(亻革)家人认定个案为研究样本[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秦和平;;“56个民族的来历”并非源于民族识别——关于族别调查的认识与思考[J];民族学刊;2013年05期
9 周锡银;关于当前民族识别问题的浅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10 王sㄎ,
本文编号:971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9712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