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作物》(省级农业科技期刊)简介及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2017-11-08 15:59
Soil and Crop
主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周期: 季刊
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2095-2961
CN: 23-1580/S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土壤与作物
创刊时间:2012
《土壤与作物》(Soil and Crop)(ISSN: 2095-2961,CN: 23-1580/S)创刊于2012年3月,季刊,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是我国又一个有关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土壤与作物》将认真贯彻“双百”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旨在介绍土壤与作物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土壤管理的优化和农田生产力的持续提升,为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区域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在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实用性上体现出刊物的特色。
《土壤与作物》发展定位于精品期刊。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中立论科学充分,有较高创造性和学术价值的论文。开辟的栏目有研究简报、研究论文和综合评述等,内容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际微环境等与土壤-作物互作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等。土壤与作物资源保护、管理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态也属于该刊范畴。
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土壤学、农学、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
投稿信息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中文期刊《土壤与作物》将于2012年创刊,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层面的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际微环境等与土壤-作物互作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等。土壤与作物资源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区域土壤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也属于该刊范畴。读者对象为从事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研究和教学的科技工作者及有关专业的高校学生和决策部门的工作者。欢迎国内外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应注意如下事项:
1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论证严密,重点突出,文字精炼,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 来稿欢迎使用网络投稿。按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撰写。要求附作者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单位(中英文)及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300~500字,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和中英文关键词(3~8个)。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以5个印刷页版面为宜(约7500字),研究简报以3个印刷页版面为宜。
3 注意稿中公式、符号、上下角标和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
4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如亩改用hm2(公顷),能量、功、热均用J(焦);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代号,如h(小时)、m(米)、kg(千克)、t(吨),等。
5 图要精选,只附最必要的,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存为TIF格式;表格采用三线表,表中内容勿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6 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其排列顺序按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引用文献须核对无误,文献作者超过3人时,只列出3人,并加“等”。
7 请注明科研项目来源,并附项目编号,本刊原则上不刊登无基金资助项目论文。
8 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不超过5人为宜),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及详细通讯地址、电话、Email等。
9 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属本刊所有。
10 文责自负,在收稿3个月内对决定采用的文稿发录用通知,并收取一定的发表费,刊后酌付稿酬和赠送当期样刊一本。
11 本刊发表的论文,凡涉及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或其它奖项时,请及时与本刊联系,提供获奖复印件。
论文发表范例: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区域平衡研究——基于饲料粮生产及动物性食物生产的分析 周道玮;张平宇;孙海霞;钟荣珍;黄迎新;房义;李强;王婷;161-173
再生稻套播油菜共生期对油菜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 吴艳;肖国滨;叶川;李亚贞;黄天宝;刘小三;肖小军;吕伟生;陈明;秦超;郑伟;174-179
土壤调理剂对盐化潮土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马林;师伟杰;丁亮;朱琳;180-184
蒙东地区玉米田土壤线虫营养与生活史类群结构特征 李晓兰;相吉山;张艾明;王永;杨晓龙;185-191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赵旭;王文丽;李娟;192-198
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克隆 刘智琦;周文甲;高扬;卜庆云;徐启江;199-207
设施蔬菜辣椒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内源激素对外施赤霉素的响应 丁亮;马林;张红菊;208-216
AM真菌对土壤含水量不同条件下甘草生长及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范继红;毕红艳;高琼;马喆;贾建学;217-222
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分区对比分析 张依南;周亮广;223-233
穴盘规格和基质对花椰菜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高赟;吕和平;周云丽;234-241
构建肥沃耕层对沙性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韩晓增;邹文秀;陆欣春;丁素荣;尤孟阳;严君;陈旭;周学超;81-88
玉米和大豆根内生拮抗细菌筛选鉴定及生防能力评价 喻江;于镇华;刘晓冰;王光华;89-95
不同材料覆盖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匡恩俊;宿庆瑞;迟凤琴;张久明;高中超;朱宝国;96-103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Landsat8影像选取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农作物分类 刘明月;王宗明;满卫东;毛德华;贾明明;张柏;张淼;104-112
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产量和节水保墒的影响 何增国;杨慧林;黄少学;113-118
大豆光能高效利用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娄璐岩;杨素欣;于慧;冷建田;张耀华;冯献忠;119-126
生物有机肥对保护地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亚娟;邱慧珍;高启发;邓宝强;127-131
基于东方白鹳生境的洪河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金晓敏;李颖;付波霖;殷书柏;杨高;132-138
江西茶园土壤酸化及对策 孙永明;张昆;叶川;万雅静;李小飞;余跑兰;武琳;王永刚;139-145
利用CRISPR/Cas9创造早熟香味水稻 周文甲;田晓杰;任月坤;魏祥进;高扬;谢黎虹;刘华招;卜庆云;李秀峰;146-152
土壤中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吴奇;宋福强;153-160
大豆鼓粒期的氮积累及转移对产量的影响 郑绍辉;赵鑫;Md.Matiul Islam;1-8
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大豆品种根际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于镇华;王艳红;燕楠;李彦生;谢志煌;金剑;9-16
水肥管理对春小麦产量和根际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 袁金华;俄胜哲;车宗贤;包兴国;曾希柏;17-24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抗旱性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 孔钰凤;朱先灿;张建峰;田春杰;25-31
施氮量对胡麻产量相关生理因子、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王斌;谢亚萍;牛小霞;牛俊义;32-38
红小豆萌发期耐旱种质筛选 赵倩;卢杰春;郑浩宇;金喜军;张玉先;39-44
国内外地域分异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 刘志强;王明全;金剑;45-48
长期不同施肥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张久明;迟凤琴;韩锦泽;周宝库;匡恩俊;49-54
豫东平原超高产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王红军;张静;皇甫自起;张慎举;田伟;纪磊;赵永梅;55-60
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研究进展 苏靖芳;于浩;刘俊杰;郭兆奎;孙宏伟;顾刚;王光华;61-66
甘肃地区道地药材根际固氮微生物分离鉴定 杜文静;刘锦霞;李晶;李娜;丁品;武建荣;张建军;67-72
包膜肥料氮素释放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艳;郑西来;段玉环;辛佳;73-79
本文编号:3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ongyeqikan/shengjipukan/3236.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省级农业期刊《安徽农业科学》简介及投稿要求
下一篇:省级农业期刊《安徽农业科学》简介及投稿要求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