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取食行为和生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23:34
【摘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均属于半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是我国及东南亚稻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威胁着水稻的安全生产。陶氏杜邦TM研发的三氟苯嘧啶属于介离子类药剂,对稻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该药对稻飞虱的作用机制以及是否存在亚致死效应尚无报道。为了科学评价及合理使用这一新型药剂,本文以吡蚜酮为对照药剂,研究了 3种浓度(LC10、LC50及LC90)三氟苯嘧啶、2种处理方式(内吸、触杀作用)对稻飞虱取食行为和生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EPG技术记录了 3种浓度三氟苯嘧啶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两种飞虱的取食均产生NP,N1,N2,N3,N4及N5共6种波形,分别对应着口针非刺探、口针刺探、唾液分泌、口针在临近韧皮部细胞外移动、韧皮部持续吸食和木质部吸食水分取食行为环节。LC10三氟苯嘧啶两种方式处理对两种飞虱的非刺探行为(NP波)无明显影响;LC50和LC90三氟苯嘧啶内吸作用处理使得两种飞虱非刺探时间较无药剂处理的对照((46.0±3.0)min)延长了 105.3%~270.4%;触杀方式处理同样显著地延长了两种飞虱的非刺探时间。各浓度三氟苯嘧啶内吸方式处理对两种的刺探频次(N1波)均无显著影响;而触杀作用处理中,LC10和LC50三氟苯嘧啶均提高了褐飞虱的刺探频率,三种浓度处理使得白背飞虱的刺探频率减少了 27.5~34.3%。不同浓度三氟苯嘧啶两种方式处理均刺激了两种飞虱的唾液分泌(N2波延长)。LC90三氟苯嘧啶内吸作用处理、LC50和LC90浓度触杀方式作用显著缩短了两种飞虱N3波的持续时间。LC50和LC90内吸方式处理后使两种飞虱N4波持续时间减少了 37.2%~77.7%;触杀方式处理使得N4波缩短了 39.7%~70.4%。三氟苯嘧啶对两种飞虱木质部吸食水分的行为无显著影响。LC50和LC90的对照药剂吡蚜酮两种方式处理亦造成两种飞虱韧皮部取食的减少和非刺探行为的增加,作用效果与三氟苯嘧啶相似。综上所述,三氟苯嘧啶对两种飞虱有明显的拒食效果,两种浓度(LC50和LC90)药剂处理使稻飞虱非刺探和唾液分泌时间延长,口针在临近韧皮部细胞外移动以及韧皮部的持续吸食时间显著缩短。(2)以未作药剂处理的交配组合(♀ck×♂ck)为对照,研究了三氟苯嘧啶对褐飞虱三种交配组合(处理雌虫♀t×♂ck、处理雄虫♀ck×♂t、雌雄虫双处理♀t×♂t)生殖力的影响。发现亚致死浓度LC10三氟苯嘧啶处理对褐飞虱雌虫或雄虫的生殖均无显著影响。LC50和LC90浓度的三氟苯嘧啶内吸方式处理时褐飞虱雌虫产卵前期无显著显著改变;LC50三氟苯嘧啶触杀作用造成名♀ck×♂t、♀t× ♂t交配组合中的雌虫产卵前期延长。LC50和LC90三氟苯嘧啶内吸作用处理后,3种交配组合中褐飞虱单雌产卵量较对照(♀ck×♂ck)降低了 27.9%~41.1%;LC50和LC90三氟苯嘧啶触杀方式处理亦显著降低了褐飞虱产卵量。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方式三氟苯嘧啶对各处理组合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LC50、LC90三氟苯嘧啶处理,雌成虫JHIII含量较无药剂处理对照降低了 25.8%~37.2%。与清水对照相比,LC50、LC90三氟苯嘧啶内吸作用处理后褐飞虱脂肪体内的卵黄蛋白含量分别降低25.7%、41%,卵巢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 24.2%、33.6%;触杀作用处理组也有类似的结果。而LC50、LC90吡蚜酮仅在内吸处理中对褐飞虱产卵量及卵黄蛋白含量存在抑制效果,且两种方式处理均未造成对保幼激素含量的影响。三氟苯嘧啶两种方式处理后,初羽化飞虱成虫卵巢发育迟缓,尚未发育出明显的卵巢管;羽化3天雌成虫的卵巢管短小,生殖区未发生卵黄沉淀;羽化5、7天后,卵巢内成熟待产卵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我们的研究表明:LC50、LC90三氟苯嘧啶显著降低了褐飞虱的生殖力,对调控生殖的保幼激素、生殖相关营养物质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以及褐飞虱的卵巢发育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
【图文】:

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取食行为和生殖的影响研究


图1-5灰飞虱的取食波形逡逑-.r

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取食行为和生殖的影响研究


图2-2不同浓度杀虫剂对褐飞虱(A,邋B)和白背飞虱(C,邋D)邋NP波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5.1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先强;;氟苯尼考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16年11期

2 黄郁葱;汤菊芬;秦青英;简纪常;黄月雄;廖建萌;;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6年11期

3 杨宝亭;王庚南;黄康东;刘静;刘聚祥;;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J];中国畜牧兽医;2017年06期

4 杨宝亭;刘静;李双江;刘聚祥;;提高氟苯尼考生物利用度方法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20期

5 文丽;吴泽华;李仕超;;氟苯尼考手性特性及在临床上的应用[J];猪业科学;2016年08期

6 常超;张怡;伍金娥;;氟苯尼考胺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3期

7 余虹;李逐波;;国内氟苯尼考的合成与开发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8 刘哲林;尹洪习;王晓洁;李春杰;吕淑荣;;水溶性氟苯尼考研究进展[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7年06期

9 马建云,焦库华;氟苯尼考在猪病上的应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年04期

10 马建云;焦库华;;氟苯尼考在禽病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家禽;2005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符华林;刘梦娇;刘梦喜;凡国庆;;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对氟苯尼考在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马可;张平;龚琪;邓桦;蒲文s,

本文编号:2655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55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b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