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沙叶蝉参与小麦矮缩病毒传播的蛋白质和肠道微生物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8 17:53
【摘要】:异沙叶蝉(Psammotettix alienus)是一种重要的传毒介体昆虫,以持久循回方式传播多种小麦病毒。所传播的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是双生病毒科玉米线条病毒属成员,引起的小麦矮缩病是世界上重要病毒病害之一。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毒主要由异沙叶蝉传播,介体昆虫带毒率和传播效率与病害流行密切相关,因此传毒机制研究对理解小麦矮缩病的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异沙叶蝉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介体蛋白质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在传播WDV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ADP核糖基化因子1(ADP ribosylation factor 1,ARF1)促进WDV克服肠道释放屏障酵母双杂交和Pull-down确认ARF1和WD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存在互作。激光共聚焦发现ARF1与WDV-CP在Sf9细胞、叶蝉肠道和唾液腺内共定位。RNAi抑制ARF1的表达后,叶蝉血淋巴及唾液腺中的病毒含量均显著下降,但肠道中的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而且传毒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叶蝉传毒效率下降。因此ARF1的功能是帮助WDV突破异沙叶蝉中肠释放屏障。2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ADF/cofilin)在传播WDV过程中的功能研究酵母双杂交和Pull-down均证实ADF与WDV-CP存在互作,而且ADF与CP在Sf9细胞内共定位。RNAi抑制ADF表达后,异沙叶蝉体内的病毒含量下降,表明ADF参与了介体昆虫的获毒过程。有趣的是CP和ADF的互作抑制了ADF的肌动蛋白解聚功能。推测ADF在传毒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一方面ADF通过调节Actin细胞骨架有助于病毒的侵入,另一方面病毒影响ADF功能进而达到对病毒,昆虫介体,寄主植物三者最有利的结果。3 异沙叶蝉肠道微生物组以及微生物多样性与WDV传播的关系明确了异沙叶蝉6个不同地理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的组成,所有细菌分布于22个门249个属。虽然不同地理的肠道细菌群落呈现不同的多样性,但是传毒效率并无显著差异。实验室群体较田间群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但是传毒率没有显著变化。然而,叶蝉获毒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是动态可逆的。4 异沙叶蝉共生新病毒的鉴定通过高通量测序从异沙叶蝉体内鉴定到4个新病毒,进而利用RACE及PCR获得了2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一是异沙叶蝉软腐病毒1号(Psammotettix alienus iflavirus 1,PaIV1),为软腐病毒科,软腐病毒属新成员;二是太原叶蝉病毒(Tàiyuán leafhopper virus,TYLeV),为楚病毒科新成员。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阐明了异沙叶蝉ARF1、ADF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在传播WDV过程中的功能。研究结果不仅加深了对异沙叶蝉传播WDV机制的认识,为阻断病毒传播的新型抗病策略提供了靶标基因;并将为解析小麦矮缩病流行规律,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文】:

叶蝉


异沙叶蝉成虫Figure1.1TheadultofPsammotettixalienus

矮缩病毒,危害症状,小麦,实验室


图 1.2 小麦矮缩病毒(WDV)危害症状 A田间(陕西韩城) B 实验室Figure 1.2 Symptom and occurrence of WDV in wheat (A: Occurrence of WDD in field, B: in lab)1.2.2 小麦矮缩病毒基因组结构及粒体形态WDV 是双生病毒科,,玉米线条病毒属的成员,其基因组大小为 2750nt,含 4 个开放阅读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2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忠;;贵州铲头叶蝉属的研究[J];贵州农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2 V.V.Isaev;Megipocerini——叶蝉科一新族(同翅目:叶蝉科,片角叶蝉亚科)[J];昆虫分类学报;1988年Z1期

3 李子忠;中原叶蝉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殃叶蝉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8年01期

4 李子忠;;贵州叶蝉科昆虫区系分析[J];贵州农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5 孙智泰;;甘肃省叶蝉种类及其所传病害的初步研究(一)[J];甘肃农业科技;1988年06期

6 葛钟麟;张汉鹄;;中国茶叶蝉种类研究(一)[J];茶业通报;1988年01期

7 李子忠;癞叶蝉属二新种记述(同翅目:窄颊叶蝉科)[J];昆虫分类学报;1989年04期

8 李子忠;;贵州离脉叶蝉科五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J];贵州农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李子忠;汪廉敏;;贵州单突叶蝉属三新种(同翅目:离脉叶蝉亚科)[J];贵州农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0 王助引;;几种危害水稻的灯下叶蝉和飞虱的鉴别[J];广西农业科学;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平;汪志强;;江苏桑园叶蝉种类及一新种记述(同翅目:叶蝉科)[A];中国蚕学会第五次全国桑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惠;异沙叶蝉参与小麦矮缩病毒传播的蛋白质和肠道微生物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孙强;中国乌叶蝉亚科系统分类研究(半翅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袁忠林;叶蝉科生物地理学研究(半翅目:头喙亚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魏琮;世界秀头叶蝉亚科系统学研究(半翅目:头喙亚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戴仁怀;中国殃叶蝉亚科区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丽元;中国及周边国家广头叶蝉亚科分类研究(半翅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薛清泉;中国及周边国家片角叶蝉亚科分类研究(半翅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罗强;中国额垠叶蝉族(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分类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4 詹洪平;中国圆痕叶蝉亚科分类及DNA条形码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5 董梦书;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的缅甸安小叶蝉遗传多样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6 金丽;叶蝉科昆虫口器的比较形态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0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70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4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