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寄主飞行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21 02:39
【摘要】:红棕象甲(red palm weevil)Rhync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棕榈象属(Rhynchophorus),是棕榈科植物上重大入侵害虫之一。明确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与红棕象甲的关系对今后的生物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调查了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种类及数量,明确了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空间格局,探究了红棕象甲体表优势螨Centrouropoda almerodai的附着对于红棕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与其携播螨的关系十分密切,螨的附着率为80.65%,每头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平均数量为387.04头,雌性和雄性红棕象甲在携螨量上没有显著差异。红棕象甲体表共存在9种不同种类的携播螨,其中尾足螨科4种、薄口螨科3种、厉螨科1种、双革螨科1种。且尾足螨科的Centrouropoda almerodai为优势种,在红棕象甲体表上的平均附着率为83.75%,平均附着量为200.14头/头。同时,5个调查区域内携播螨的种类存在差异,且以福州地区的携播螨种类最多,为8种;有三种螨在所有地区的红棕象甲的体表均分离到,分别是C.almerodai、Curculanoetus sp.及Uropodidae的一种螨。所有采集到的携播螨均为休眠体,说明红棕象甲是携播螨进行传播的重要载体。(2)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均呈现聚集分布格局,Uropoda orbicularis与Uropoda javae全部附着于红棕象甲胸、足等部位,其它种类的携播螨附着于红棕象甲鞘翅内部空间(鞘翅内表面、膜翅)等。C.almerodai的空间生态位指数最小,为0.17,但其时间生态指数最大,为2.03。Curculanoetus sp.的空间生态位指数最大,为1.02;Proctolaelaps sp.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小,为0.24。红棕象甲上的携播螨在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如C.almerodai和Uropodidae的一种螨,两者在空间、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0.95和0.89。大部分螨的发生高峰期与红棕象甲的发生高峰期吻合,但是一部分携播螨为了降低传播过程中的竞争压力,在附着位置和传播时间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3)当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附着数量为101-200头/头和201-400头/头时,红棕象甲的飞行率显著降低,分别为34.29%和35.45%,无携播螨附着时飞行率为40.57%。当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数量为1-100头/头时,红棕象甲的飞行距离最远,为3.84 km/24 h;在24 h内红棕象甲的飞行距离随着携螨的增加呈现缩短的趋势,当携播螨的数量为201-400头/头时,红棕象甲的飞行距离显著降低,仅为1.92 km。在不同数量级的携播螨附着下,红棕象甲的平均飞行速度没有显著差异,平均飞行速度介于2.02 km/h-2.29 km/h之间。当红棕象甲没有被螨附着时,平均最大飞行速度最高,为3.43 km/h,当携播螨的附着量在1-200头/头时,红棕象甲的最大飞行速度显著降低,为2.74 km/h。红棕象甲的飞行能力随体表携播螨的增多而下降,但是少量的携播螨并不会影响红棕象甲的飞行能力。
【图文】:
多重比较采用 LSD 法。[因 Histiostomatidae(图2-1,G)仅采集到一次,且数量较少,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没有计算在内]。2.2 结果与分析2.2.1 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附着率和附着量分析2017 年 4 月-2018 年 8 月间,采集红棕象甲成虫共 224 头(表 2-1),其中雄虫 131 头,雌虫 93 头。被螨附着的共有 193 头,占 86.2%,且雄性红棕象甲被螨附着的概率略高于雌性,分别为 90.08%和 80.65%。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平均数量为 358.04 头/头;雄性和雌性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平均数量分别为352.4 头/头和 366.0 头/头
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寄主飞行能力的影响携播螨的附着方式主要以肛柄及吸盘(图 2-2)为主,U. orbicularis、U. javae、 almerodai 利用肛柄将自己固定于红棕象甲体表(图 2-3 a, b, e)。U. orbicularis U. javae 形成休眠体后,几乎不移动;C. almerodai 可以在肛柄长度范围内移。Histiostoma sp.、Curculanoetus sp.、Histiostomatidae 的种类利用吸盘固定自(图 2-3 c, d),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可移动,移动较慢。其它的螨没有发现柄或吸盘结构,主要靠爪抓住象甲体表的绒毛等(图 2-3 g, h),,在受到外界激后,移动速度较快。在气管、节间膜等位置没有发现螨的聚集。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63.38
本文编号:2673597
【图文】:
多重比较采用 LSD 法。[因 Histiostomatidae(图2-1,G)仅采集到一次,且数量较少,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没有计算在内]。2.2 结果与分析2.2.1 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附着率和附着量分析2017 年 4 月-2018 年 8 月间,采集红棕象甲成虫共 224 头(表 2-1),其中雄虫 131 头,雌虫 93 头。被螨附着的共有 193 头,占 86.2%,且雄性红棕象甲被螨附着的概率略高于雌性,分别为 90.08%和 80.65%。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平均数量为 358.04 头/头;雄性和雌性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平均数量分别为352.4 头/头和 366.0 头/头
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寄主飞行能力的影响携播螨的附着方式主要以肛柄及吸盘(图 2-2)为主,U. orbicularis、U. javae、 almerodai 利用肛柄将自己固定于红棕象甲体表(图 2-3 a, b, e)。U. orbicularis U. javae 形成休眠体后,几乎不移动;C. almerodai 可以在肛柄长度范围内移。Histiostoma sp.、Curculanoetus sp.、Histiostomatidae 的种类利用吸盘固定自(图 2-3 c, d),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可移动,移动较慢。其它的螨没有发现柄或吸盘结构,主要靠爪抓住象甲体表的绒毛等(图 2-3 g, h),,在受到外界激后,移动速度较快。在气管、节间膜等位置没有发现螨的聚集。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63.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吉同;阿地力·沙塔尔;主海峰;喻峰;阿里玛斯;罗浪;;枣实蝇成虫飞行能力的测定[J];昆虫学报;2014年11期
2 吴圣勇;王鹏新;张治科;徐学农;雷仲仁;;捕食螨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及所携孢子的活性和毒力[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20期
3 徐雪芳;梁居林;;柑橘“以螨治螨”生物防治见成效[J];中国热带农业;2011年04期
4 武英;郑宴义;李发林;林晓兰;;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3期
5 魏娟;覃伟权;马子龙;李科明;黄山春;;红棕象甲危害现状和主要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6 张佐双;熊德平;程炜;;寄生性天敌蒲螨对几种蛀干害虫的控制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8年01期
7 张曼丽;范青海;;螨类休眠体的发育与治理[J];昆虫学报;2007年12期
8 李伟丰;姚卫民;;红棕象甲在中国扩散的风险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6年04期
9 鞠瑞亭;李跃忠;杜予州;池杏珍;严巍;徐颖;;警惕外来危险害虫红棕象甲的扩散[J];昆虫知识;2006年02期
10 赵永华,雷瑞德,何兴元,贾夏;秦岭锐齿栎林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2673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7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