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飞虱翅型分化和抗病毒机制的网络分析及其基因组数据库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5-24 06:14
【摘要】:白背飞虱是一种水稻害虫,它不仅直接吸食水稻,还是水稻病毒的传播介体,并且具有很强的迁飞能力,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它是研究植物宿主-植物病毒-介体昆虫相互作用模式,以及昆虫翅膀表型可塑性的理想模型。为了探究白背飞虱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的互作,及其翅型分化的调控机制,我们分别构建了翅型分化和免疫相关的白背飞虱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并结合了RNA-Seq和ChIP-Seq数据,来从网络水平揭示基因和信号通路在翅型分化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并鉴定和验证了在其中起到调控作用的新基因。首先,表型可塑性是昆虫中一种常见的高度适应环境的现象,相同的基因型可以响应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表型。白背飞虱的翅二型现象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之前的研究表明Insullin-PI3K-Akt-FOXO信号通路在飞虱的翅型分化调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通路的其他调控基因以及下游效应基因仍不完全清楚。我们从转录组分析中发现,飞行肌肉基因和能量代谢基因在长翅型翅芽中高表达,而且飞行肌肉基因的转录本在两种翅型中有显著的剪接方式差异,这表明长翅型个体的翅膀有更强大的飞行能力和更活跃的能量代谢。接下来,我们基于FOXO的ChIP-Seq数据,预测了1259个FOXO的靶基因,其中包括翅型分化、飞行肌肉和能量代谢基因。随后我们整合了基于蛋白质同源关系、共表达和GO语义相似性的方法预测的基因相互作用,以及FOXO-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全基因组规模的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MCL聚类方法得到了多个与生理功能高度相关的网络模块。在IIS-PI3K-Akt-FOXO通路相关模块中,我们发现了45个与该通路的基因有直接相互作用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被视为可能调控翅型分化的候选基因。我们从中挑选了5个基因通过RNAi敲除实验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这5个基因都能够调节翅型分化。该研究对白背飞虱的翅型分化调控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并且证明了网络分析是鉴定表型调控新基因的有效方法。之后我们又通过类似的生物网络与组学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白背飞虱的免疫相关网络,并利用感染SRBSDV的雄性和雌性白背飞虱的转录组数据,鉴定了白背飞虱受SRBSDV诱导后被激活或抑制的基因、通路和免疫相关网络模块。我们发现白背飞虱对病毒的免疫反应具有性别二态性,包括RNA干扰通路在内的多个免疫通路在雄性和雌性中对病毒的响应不同;内吞相关网络模块的基因表达量随着病毒滴度而发生明显变化;在雌性中与繁殖力相关的卵黄蛋白原的表达量随着病毒滴度的升高而上调,说明SRBSDV可能使雌性白背飞虱的繁殖力增强。最后,我们实验室首次完成了白背飞虱的基因组组装和注释,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白背飞虱多组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白背飞虱的基因组数据库网站,提供基因组学数据和其他高通量测序数据的查询、可视化和下载服务,旨在丰富白背飞虱的研究资源,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文】:

形态图,白背飞虱,形态


危害严重的水稻害虫,属于半翅目为食,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水稻的温带和热带地区长距离迁徙[1]。成水稻延迟分蘖,导致发育迟缓,每年将近毁掉1000万公顷稻米作毒,包括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稻中迅速传播,导致严重损失,这明,SRBSDV可以通过白背飞虱有虫褐飞虱(Nilaparvata邋lugens)和。并且白背飞虱的远距离迁移能力营养杂交水稻品种的栽培种植和气大的繁殖能力,共同导致白背飞虱力,许多研宄集中于其摄食习性、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抗病毒机制的

长翅型,照片来源,短翅型,白背飞虱


均由基因型决定,但表型会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宿主质量,种群密逡逑度和光照周期等因素,都会影响翅型之间的转化。白背飞虱雄性成虫通常是单逡逑一的长翅型,而雌性成虫表现出翅二型现象(图1.2)。在较低的种群密度和较逡逑好的营养条件下形成短翅型,而过度拥挤和营养不良则促进了长翅型的形成。逡逑长翅型具有功能性飞行结构,因此它们容易逃离不利的栖息地去寻找更好的资逡逑源,而短翅型个体是不会飞行的,但通常比长翅型个体具有更高的繁殖力[9]。逡逑然而,种群密度与翅型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地理区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温带逡逑区域,翅型与种群密度密切相关,但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一些逡逑热带区域,翅型的变化与种群密度的关联性较弱。宿主的质量也是影响飞虱翅逡逑型分化的关键因素。雌性飞虱摄食低质量的食物会产生更多的长翅型个体,而逡逑且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相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玉帅;高凡;晓叁露;祁春学;李昊卿;江谷驰弘;;西双版纳稻区不同剂量吡虫啉防治白背飞虱药效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8年04期

2 余杰颖;耿坤;张斌;任轲亮;;马尔可夫链在白背飞虱发生程度预测上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09期

3 胡奎;贺华良;丁文兵;李有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白背飞虱-水稻的互作关系[J];华中昆虫研究;2016年00期

4 肖卫平;王蓉;徐平;;7种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J];植物医生;2014年02期

5 盛仙俏;陈桂华;张发成;廖璇刚;吴璀献;徐红星;;不同药剂大田初期防治白背飞虱效果分析[J];中国稻米;2013年02期

6 窦秦川;胡劭骥;姚万福;黄应家;叶辉;;云南元江坝区白背飞虱及其近缘种田间数量消长动态[J];中国植保导刊;2012年04期

7 龚航莲;龚朝辉;陈全萍;;通过测定水稻秧苗期入迁白背飞虱带毒率预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趋势[J];中国植保导刊;2012年10期

8 段德康;;白背飞虱消长动态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的调查[J];江西植保;2011年01期

9 唐小艳;李正跃;陈斌;;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10 方圆;;治白背飞虱高效药[J];农药市场信息;2009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朝辉;龚航莲;敖新萍;;不同植物食料对白背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A];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曾大力;钱前;;水稻白背飞虱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与育种利用[A];2016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摘要集[C];2016年

3 叶志华;张志涛;R.C.萨克西那;;白背飞虱的发音器官与两性联系[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4 袁斌;张舒;罗汉刚;张求东;喻大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湖北省的发生及单头白背飞虱中病毒的分子检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胡劭骥;宁眺;曹杰;叶辉;;基于分子证据的云南白背飞虱成灾种群来源地探讨[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徐志平;李范;;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和防治技术(摘要)[A];纪念六足学会创建八十周年、江苏省昆虫学会四十周年论文集粹[C];2000年

7 黄德超;梁广文;黎坚;邹寿发;;第二代白背飞虱发生量的预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张夕林;张治;张谷丰;孙雪梅;薛智华;;中粳稻区白背飞虱灾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摘要)[A];纪念六足学会创建八十周年、江苏省昆虫学会四十周年论文集粹[C];2000年

9 李舒;牟桂萍;涂智;张曙光;周国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樊坪升;朱友根;程德式;高洁;;二代白背飞虱对杂交稻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摘要)[A];纪念六足学会创建八十周年、江苏省昆虫学会四十周年论文集粹[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监利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刘孔清;白背飞虱的特性与防治[N];农资导报;2009年

2 记者 宦建新 通讯员 姜仁华;浙江发现一新抗白背飞虱基因[N];科技日报;2001年

3 方圆;防治白背飞虱[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胡其峰;我国成功注册首个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N];光明日报;2006年

5 徐亲阳;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注册[N];科技日报;2006年

6 记者 严冬莲 通讯员 钟造雄;我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N];郴州日报;2011年

7 方圆;治白背飞虱高效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王瑜;阻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N];农民日报;2011年

9 柯林;建议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年

10 省植保植检站供稿;切断毒链 治虱防矮[N];湖南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媛雪;细胞色素P450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吡虫啉抗性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常朝霞;白背飞虱非编码RNA的鉴定和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郜鑫磊;白背飞虱翅型分化和抗病毒机制的网络分析及其基因组数据库的构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Shahbaz Ali;三种稻飞虱(灰飞虱、裼飞虱、白背飞虱)对温度胁追耐受性的比较[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5 金剑雪;贵州白背飞虱抗药性动态监测及其抗性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学分析[D];贵州大学;2017年

6 张富铁;水稻应答稻飞虱取食和脱水胁迫的分子反应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姚洪渭;白背飞虱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药剂敏感性变化的生物学与生理生化基础[D];浙江大学;2001年

8 Wiu Than;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10与介体白背飞虱互作蛋白的分析和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万贵钧;病毒和磁场对稻飞虱发育、生殖及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杨海博;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扑灯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锐;近零磁场对两种稻飞虱生长发育、趋光与飞行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慕希超;灰飞虱和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及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生化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邓瑶;白背飞虱卵黄原蛋白和TOR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和功能研究[D];长江大学;2018年

4 苗雨桐;白背飞虱水状唾液蛋白质组学分析及Mucin基因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5 王璐丰;SRBSDV诱导水稻挥发物的变化及其对白背飞虱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6 谢堂胜;白背飞虱智能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7 毕建春;四川稻区白背飞虱迁入虫源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8 向薇薇;四川省白背飞虱不同地理种群研究与川东地区白背飞虱迁入虫源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刘丹凤;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虫态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播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10 刘志岩;利用RFLP标记定位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本文编号:2678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78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0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