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NAi技术沉默稻纵卷叶螟CmTre和CmCHS基因

发布时间:2020-06-02 21:45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是全世界人民重要的谷类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丰产丰收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又名苞叶虫等,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稻米中最具有破坏力的害虫之一。几丁质(chitin)又名甲壳素,是重要器官的主要成分,例如昆虫表皮和中肠,并且是昆虫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昆虫海藻糖酶(Tre)和甲壳素合成酶(CHS)分别是昆虫合成甲壳素过程中的第一种和最后一种酶,它们在昆虫甲壳素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治理害虫的理想目标。随着RNA干扰技术的阐明,近年来,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基因功能和害虫防治的研究。本研究以稻纵卷叶螟C.medinalis为研究对象,以海藻糖酶和甲壳素合成酶基因为靶标,体外合成双链RNA(dsRNA),通过注射RNAi技术检测dsRNA对稻纵卷叶螟靶标基因的抑制效率,再利用转基因RNAi技术,在水稻中表达海藻糖酶和甲壳素合成酶基因的dsRNA,稻纵卷叶螟在取食这种转基因水稻后引起RNAi效应,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蜕皮困难导致死亡,从而实现稻纵卷叶螟的绿色防控。1.注射dsRNA沉默CmTre和CmCHS的表达根据本实验室克隆的稻纵卷叶螟海藻糖酶基因(CmTre)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mCHS)的开放阅读框(ORF)设计靶标位点,并在体外合成各自的dsRNA(dsCmTre,dsCmCHS),用水稻叶片的第三龄幼虫注射dsRNA,观察试虫表型变化和幼虫生长情况,计算各组死亡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试虫体内CmTre和CmCHS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注射dsCmTre和dsCmCHS处理组幼虫取食量减少,活性降低,体型变小,体重减轻,并出现典型的致死表型,部分出现死亡情况,而注射dsGFP对照组虫体表型无明显变化,生长发育情况良好。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注射dsRNA 5 d后,相比于注射dsGFP的对照组,dsCmTre和dsCmCHS处理组CmTre1的表达下降了48.54%、CmTre2的表达下降了51.03%、CmCHSA的表达下降了59.07%、CmCHSB的表达下降了58.80%。以上结果表明,注射dsCmTre和dsCmCHS后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发育受阻,蜕皮困难,CmTre和CmCHS的表达量显著被抑制,具有明显致死效应。2.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以注射RNAi验证的靶标序列为目的片段,将其正向序列和反向互补序列各自插入到水稻磷脂酶D基因(PLD)部分内含子的两侧,经公司合成并克隆到载体PUC57后,再经过酶切连接到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构建重组植物RNAi p1301-Tre-CHS的表达载体,通过PCR,酶切和双重测序后将重组RNAi表达载体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成功制备了基因工程菌。3.转基因植物的遗传转化及RNAi检测用含RNAi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蜀恢527水稻愈伤组织,经过共培养,抗性筛选,分化,生根,获得10株转基因水稻。用转基因水稻饲喂稻纵卷叶螟幼虫,观察其表型变化,死亡率变化,以及RT-qPCR检测转基因水稻能否介导昆虫体内RNAi效应。结果显示,试虫在摄取转基因水稻后,体型小与对照组,且出现明显的致死表型,部分不能正常化蛹,或能生长至蛹,但蛹畸形或小于正常蛹。取食转基因水稻5 d后,实验组试虫死亡率为46.67%,校正死亡率为45.45%,相比于对照组,死亡率增加了44.45%。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用转基因食物喂养的测试昆虫中的CmTre1表达降低48.06%、CmTre2的表达下降了49.84%、CmCHSA的表达下降了54.22%、CmCHSB的表达下降了54.63%。以上结果表明,表达CmTre和CmCHS dsRNA的水稻能有效介导昆虫体内RNAi效应,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图文】:

电泳图,电泳图,靶标,扩增片段


图 2.1 dsRNA 合成电泳图Fig. 2.1 Electrophoresis of dsRNAsynthesisA:CmTre、CmCHS 和 GFP 靶标序列扩增片段电泳图;B:dsCmTre、dsCmCHS 和 dsGFP电泳图。Note: A: Electrophoretogram of PCR amplication of CmTre, CmCHS and GFP; B:Electrophoretogram of dsCmTre, dsCmCHS and dsGFP. M: DL2000 DNAmarker.A B

溶解曲线,海藻糖酶,基因,可溶性


贵州大学 2019 届硕士论文图 2.2 卷叶虫可溶性海藻糖酶基因(A)、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基因(B)、几丁质合成酶 A基因(C)和几丁质合成酶 B 基因(D)RT-qPCR 扩增产物的引物溶解曲线图Fig 2.2 The dissociation curve of amplification product of CmTre1(A), CmTre2(B), CmCHSA(C)and CmCHSB(D) gene in RT-qPCR of C. medinalis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1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珍珠;;RNAi技术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08年04期

2 袁茵,王一飞;RNAi技术的医疗应用潜力[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3年06期

3 王泳植;卢尧舜;王锦达;;RNAi技术在作物改良的应用与展望[J];绿色科技;2018年14期

4 王玺皓;龙汉安;;RNAi技术在结肠癌研究与治疗方面的应用[J];西南军医;2009年05期

5 孟岩;张辉;;RNAi技术概述[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蒋智军,郑树森;RNAi技术抗病毒感染的研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年01期

7 王聪;蔡普默;张琪文;杨燕川;陈家骅;;RNAi技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8年06期

8 范守城;张云茹;;RNAi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J];微生物学杂志;2009年04期

9 陈晓珩;何蓓;李会龙;李哲;王鑫;李璐;户蕊;黄盛;付金香;李乃卿;丁治国;;基于RNAi技术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IFN-α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8年05期

10 伍国强;刘海龙;刘左军;;RNAi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钢;李可;马帅;袁苗;徐辉碧;黄开勋;周军;;基于RNAi技术研究硒蛋白S对2型糖尿病及脂肪肝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A];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7年

2 李薇;;RNAi技术沉默β-catenin基因表达对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A];第四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夏广清;GA对大白菜开花的诱导效应及利用RNAi技术获得晚抽薹转基因大白菜[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徐剑锋;PTP1B为靶位利用RNAi技术治疗糖尿病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桑建中;RNAi技术干扰喉癌Hep-2细胞c-myc基因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刘善廷;RNAi技术干扰Survivin基因对喉癌Hep-2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江山;运用RNAi技术培育抗二化螟水稻[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张锐;稳定表达靶向HSV2 VP16 shRNA重组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HSV2复制能力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余文博;Septin1,,一个人类淋巴细胞特异表达基因的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凤;利用RNAi技术沉默稻纵卷叶螟CmTre和CmCHS基因[D];贵州大学;2019年

2 齐兴财;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生产转基因羊的初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3 王爽;利用转基因RNAi技术沉默稻纵卷叶螟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基因[D];贵州大学;2017年

4 潘金凤;RNAi技术沉默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对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7年

5 岳枫;联合应用RNAi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研究K562细胞中c-myc基因的功能[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6 方圆;Neuropilin-1在胃癌细胞系AGS中的表达与作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7 庞婷;人类白细胞抗原G对滋养细胞增殖功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8 向建华;水稻WAX2同源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齐艳涛;Neuropilin-1对结肠癌细胞系HT-2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93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93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