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灰斑病组织细胞学及生理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31
【图文】:
图 1 玉蜀黍尾孢和玉米尾孢菌落以及分生孢子Fig.1 colonies and conidia of the tail corn and corn spores1.1.4 玉米灰斑病的接种鉴定方法灰斑病接种可以采取自然接种和人工接种两种方法。自然接种要求选择在灰斑病多发地区且气候变化相对稳定条件下进行,人工接种主要包括喷雾、菌液灌心、高粱粒灌心、注射等接种方法(王平喜等,2014;徐秀德等,2003)。一般人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玉米叶部病害进行喷雾接种,喷雾接种操作简便,但保湿效果差,不利于灰斑病在玉米叶片上的繁殖生长;菌液灌心法和注射法与喷雾法相比保湿效果更优,操作也比较便利,是抗性鉴定的主要方法(王桂清等,2006)。在北方辽宁省等地区对田间玉米进行接种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人工接种注射的方法,人工接种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湿的效果且可以利用玉米植株的芯叶存留病原菌的菌液。人工接种一般在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时期(约 9~11 叶)使用配置好的注射器将稀释的菌液从玉米喇叭口的一侧斜插进去且不穿透另一侧注射到玉米芯叶中,每株材料接种 7~10 mL
图 2 抗病片段代换系与两亲本典型表型ce fragment substitution line and two parental typic掖 478;C:抗病片段代换系19; B: Disease resistance material YE 478; C: Disease resistance fragme图 3 抗病片段代换系的遗传背景图netic background of disease-resistant fragment sub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合丰29号大豆[J];现代农业;1988年04期
2 朱希敏,邹桂珍,王利财;大豆品种资源抗病毒病灰斑病和霜霉病鉴定[J];作物品种资源;1989年01期
3 吕秀珍,齐宁;两个优良大豆品种[J];作物品种资源;1989年04期
4 郭泰;刘忠堂;齐宁;张荣昌;;大豆抗灰斑病新抗源的选育及利用[J];作物品种资源;1996年01期
5 齐宁,郭泰,刘忠堂;美国大豆种质资源在抗灰斑病育种中的利用[J];作物品种资源;1995年04期
6 董怀玉;姜钰;王丽娟;徐秀德;刘丽云;;玉米杂交种抗灰斑病鉴定与评价[J];玉米科学;2007年03期
7 吕秀珍,刘忠堂,郭泰,齐宁,张荣昌;辐射诱变大豆抗灰斑病新种质研究初报[J];中国油料;1996年02期
8 郭泰,张荣昌;高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合丰30[J];作物杂志;1994年06期
9 王德亮;蒋红鑫;王继亮;杨丹霞;姜玉久;姜翠兰;;高油、高产、抗灰斑病大豆新品种垦豆33的选育与体会[J];大豆科技;2013年04期
10 ;高抗灰斑病玉米新品种北玉2号的田间表现及推广前景[J];云南农业;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张振宇;刘忠堂;;抗灰斑病、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64选育[A];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王继亮;蒋红鑫;姜翠兰;姜玉久;杨丹霞;王德亮;;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大豆抗灰斑病育种应用初探[A];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王继亮;王德亮;姜玉久;杨丹霞;蒋红鑫;姜翠兰;;高产、优质、耐逆大豆新品种垦豆39的选育及体会[A];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王桂清;杜学林;邢光耀;;同抗灰斑病玉米品种接菌后保护酶同工酶图谱的变化研究初报[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向素琼;姜琬;徐波;王莹;罗慧;孙海艳;李晓林;梁国鲁;;枇杷种质资源灰斑病抗性调查(摘要)[A];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王德亮;杨丹霞;姜玉久;蒋红鑫;王继亮;;高产抗病耐密广适应大豆垦丰16的创新及利用[A];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张艳;徐凌;徐明良;;玉米抗灰斑病QTL的精细定位[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8 杨丹霞;王德亮;姜玉久;蒋红鑫;王继亮;;国审大豆品种垦豆18的选育及应用[A];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王德亮;杨丹霞;姜玉久;蒋红鑫;王继亮;;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育种三十年[A];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丹玉83号[N];农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邹学润;省农科院两新成果大放异彩[N];云南科技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熊燕;科技大进展 云南大进步[N];云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利玉;关联分析挖掘玉米抗灰斑病优异等位变异[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徐凌;玉米抗灰斑病主效QTL精细定位、基因预测及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吕静波;玉米抗灰斑病组织细胞学及生理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2 王文瑞;玉米抗灰斑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云南大学;2018年
3 李春红;玉米自交系T32抗灰斑病主效QTL的精细定位[D];贵州大学;2019年
4 孙铭泽;玉米抗灰斑病主效QTL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5 闫伟;玉米抗灰斑病主效QTL发掘及其精细定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6 马莹莹;玉米抗灰斑病相关基因筛选及防御酶活性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7 曹国辉;玉米抗灰斑病种质鉴定与QTL定位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杨雯竹;玉米抗灰斑病的QTL分析[D];贵州大学;2016年
9 杨春;大豆抗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相关基因克隆与分析及大豆转hrf1基因相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36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3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