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桃蛀螟的优良赤眼蜂品系筛选

发布时间:2020-08-13 14:51
【摘要】: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饲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近年来,由于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桃蛀螟成为黄淮海夏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桃蛀螟是一种防控时效性很强的害虫,若在幼虫钻入寄主植物前未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将会加大其防治难度。且长期的化防引发了环境污染、抗药性产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选择适当的生物防治技术控制桃蛀螟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赤眼蜂是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用于防治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昆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寄主选择性方法比较了广泛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三个蜂种的11个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寄生能力,进一步研究了桃蛀螟卵龄对候选蜂种(品系)寄生能力、发育适合度和寄生行为等的影响,并比较了候选蜂种(品系)在室内条件下对桃蛀螟卵的寄生潜能和功能反应。通过综合评价候选蜂种(品系)对桃蛀螟卵的控制潜能,期望筛选出防治桃蛀螟的优良赤眼蜂品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几种(品系)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比较在11个赤眼蜂品系对桃蛀螟卵的选择及非选择试验中发现,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以及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对桃蛀螟卵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寄生能力。因此,将So、Zo、Sd和Xd品系选为防治桃蛀螟的候选赤眼蜂品系用于进一步研究。2.桃蛀螟卵龄对赤眼蜂寄生能力和适合度的影响通过比较4个候选赤眼蜂品系在不同卵龄(0~24h、24~48h和48~72h)桃蛀螟卵上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发现4个赤眼蜂品系均偏好寄生0~24h的桃蛀螟卵,且Xd品系对48~72h的桃蛀螟卵也表现出较好的寄生能力。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对各卵龄桃蛀螟卵的寄生能力均高于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对0~24h桃蛀螟卵的适合度较高。3.桃蛀螟卵龄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为明确桃蛀螟卵龄对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比较了4个候选赤眼蜂品系在不同卵龄桃蛀螟卵上的主要寄生行为(敲击、钻孔和产卵)的耗时情况。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钻孔阶段的耗时不随桃蛀螟卵龄的增加而增加。松毛虫赤眼蜂Xd和Sd品系在各龄桃蛀螟卵上的产卵耗时和寄生总耗时比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耗时短,其中,Xd品系的总耗时最短。4.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功能反应通过研究候选赤眼蜂品系在桃蛀螟卵上的功能反应,发现4个赤眼蜂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寄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的a/T_h值最大,为19.22,对桃蛀螟卵的控制作用最强。4个赤眼蜂品系在寄生桃蛀螟卵时均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其中,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寻找参数最大,为0.2931。5.利用生命表技术评价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潜能通过比较4个候选赤眼蜂品系在桃蛀螟卵上的生命表参数,发现各品系赤眼蜂均在蜂羽化当日达到寄生高峰。羽化后前两日的寄生卵量占总寄生卵量的90%以上。Xd品系的净生殖率(R_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最高,依次为18.23、0.3120和1.3662,而4个品系赤眼蜂在桃蛀螟卵上的寿命和后代羽化率无显著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赤眼蜂品系中松毛虫赤眼蜂Xd品系是防治桃蛀螟卵的优良赤眼蜂品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76.3
【图文】:

曲线,桃蛀螟,赤眼蜂,功能反应


图 8 So、Sd、Zo 和 Xd 品系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功能反应曲线Fig. 8 The functional response curve of four Trichogramma strains (So, Sd, Zo and Xd) to C. punctiferalis egg通过比较 4 个品系赤眼蜂在桃蛀螟卵上的功能反应方程及相关参数可看出,4 个品系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功能反应均符合 Holling 模型Ⅱ型,相关系数在0.9321~0.9836。从参数可以看出,So、Sd、Zo 和 Xd 品系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最大寄生量分别为 25.4 粒/雌、35.3 粒/雌、24.6 粒/雌和 35 粒/雌;寄生单粒卵所需时间分别为 0.0394、0.0284、0.0406 和 0.0287h。Xd 品系的瞬时攻击率最高,为 0.5509。Zo品系的瞬时攻击率最低,为 0.3269(表 4)。表 4 赤眼蜂在桃蛀螟卵上的功能反应参数和理论模型Table 4 The parameter values and theoretical formula of functional response of four Trichogramma strains (So, Sd, Zoand Xd) to C. punctiferalis egg品系Strain功能反应圆盘方程Function response type瞬时攻击率(a)Instaneousattack rate处置时间(Th)Treatmenttime寄生上限 Na maxMaximumparasitizingcapacity相关系数 rCorrelationcoefficientSo Na=0.5246N/(1+0.0207N) 0.5246 0.0394 25.4 0.98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鸿;;如何防治桃蛀螟[J];农村实用技术;2017年04期

2 ;适时防治桃蛀螟[J];果农之友;2010年06期

3 冷德训;姜好胜;孙秀丽;刘霞;孙秀梅;;玉米田桃蛀螟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06年03期

4 薛志成;;防治桃蛀螟的方法[J];湖南林业;2006年04期

5 何永强;桃蛀螟在枇杷上的为害及防治[J];中国南方果树;1997年04期

6 孙中朴,王金良;桃蛀螟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河北果树;1997年01期

7 李顺兴;;桃蛀螟成虫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1988年05期

8 李顺兴,郭香环;桃蛀螟成虫发生规律及防治[J];果树科学;1989年03期

9 李顺兴;吴敬章;吴青枝;马凤贤;;桃蛀螟成虫测报及防治[J];北方园艺;1989年Z2期

10 肥城县桃园公社尚里大队科研组;桃蛀螟的发生及防治[J];果树生产简讯;197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边红伟;周俊杰;乔愧红;;漯河市桃蛀螟发生为害与防治技术[A];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7年

2 周f0龙;梁泊;;桃蛀螟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何康来;王振营;白树雄;;桃蛀螟抗寒能力的初步研究[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得宇;艾鹏鹏;王军;孙淑玲;张民照;张爱环;杜艳丽;;不同寄主植物对桃蛀螟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兵;周金玉;张丽苹;段开能;;昆明市石榴病虫害无公害持续控制技术浅见[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曹庆昌;;北京板栗主要虫害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志萍;刘森林;严庄进;董国菊;;重庆市石柱县六塘乡板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8 王克有;付生辉;;桃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宋银芳;马继芳;董立;杜瑞恒;甘耀进;董志平;;蛀茎螟虫在华北平原危害甜高粱的初步调查[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10 王静;王振营;何康来;刘勇;白树雄;李菁;;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不同地理种群的桃蛀螟的系统发育的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果园桃蛀螟的发生与防治[N];山东科技报;2008年

2 杨进花;桃蛀螟在苹果上的发生与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1年

3 梁文奇 刘学增 李景先;石榴桃蛀螟的防治[N];陕西科技报;2006年

4 卫培武;板栗桃蛀螟的防治技术[N];河南科技报;2007年

5 桃明;李园病虫害[N];山西科技报;2003年

6 唐美艳;气温升高 当季蟠桃需要做好哪些管理[N];农业科技报;2019年

7 崔永胜;如何种好菜山蜜桃[N];山西科技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傅海军;石榴病虫害如何适时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莉侠;采后板栗射频杀虫灭菌技术及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万斌;防治桃蛀螟的优良赤眼蜂品系筛选[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贾小俭;桃蛀螟转录组测序及性信息素结合蛋白CpunPBP1的功能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3 鹿金秋;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王其武;无棣县玉米田桃蛀螟幼虫时空动态和抽样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雷恒久;燕山地区板栗主要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张颖;桃蛀螟成虫飞行能力及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徐丽荣;桃蛀螟人工饲养和滞育诱导特性及抗寒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宋卫;桃蛀螟性信息素的合成及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静;桃蛀螟和松蛀螟的分子分类鉴定及我国桃蛀螟的地理系统学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10 王国兴;微红梢斑螟和桃蛀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2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92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