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皱叶病毒NASH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20 17:27
【摘要】:桑树是桑属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在中国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桑叶不仅是蚕桑的重要原料,也可作为中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抗凝血和降血压的效果。桑树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易受病原物侵扰,发生病害。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是近年报道的一种新的双生病毒,在全国很多蚕区有报道,其与桑树皱叶病的相关性还未通过柯赫氏法则确定,所以其对桑树的危害无法进行评估。由于缺乏有效的化学药剂用于植物病毒的防治,早诊断、早处理是目前防治病毒病通过苗木传播的有效方法,所以建立高效、高灵敏度且简单的检测体系可以有效的预防MCLV的传播。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桑树皱叶病毒NASH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以及桑树皱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1、桑树皱叶病毒NASH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使用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作为标记物,通过随机引物标记法获得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DNA探针,通过优化杂交时间以及上样量,建立了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的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检测体系。与PCR检测结果相比建立的NASH检测体系准确率达93.1%。利用建立的NASH技术对江苏省镇江市3个不同地块(A、B、C)采集的60个桑叶样品进行检测以分析该病毒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及与桑树病毒样病害的关系,结果显示,A地块检出率20%,B地块检出率90%,C地块检出率95%,平均检出率68.3%,说明MCLV在该地区分布广泛;另外,在某些无任何病毒样症状植株上检出MCLV,而在某些有明显花叶或萎缩症状的植株上未检测出MCLV,说明MCLV可能与桑树上的花叶或萎缩症状无明显关联。2、桑树皱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根据MCLV外壳蛋白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MCLV阳性的桑叶样品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获得了MCLV cp基因的全长序列(738nt)。经克隆及测序,确定该序列与GenBank登录(KR131749)的MCLV cp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根据获得的cp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对用于qPCR的引物,以含有cp基因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模板,通过PCR筛选出2条引物适合用于real-time PCR。以含有cp基因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qPCR的标准品,对标准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以梯度稀释的样品为模板,通过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构建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其中1条引物构建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433x+12.925,扩增效率为95.6%,相关系数为0.998;熔解曲线只有一个特异峰,并且没有明显的引物二聚体或非特异性扩增峰,证明该引物具有特异性;通过计算,构建的real-time PCR对MCLV检测灵敏度≥47.8 copies/μl,每个梯度样品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6%。说明标准曲线可信,该条引物特异,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而另一条引物因为构建的标准曲线不能形成线性关系而不适合用于qPCR。利用qPCR对大田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5个样品都为MCLV阳性,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不仅可用于田间大量样品的检测,还可对样品中MCLV进行定量分析,比PCR检测更具有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8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锋;;基于Nash均衡的专利战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9期

2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 decreases small intestinalmotility in the NASH ra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02期

3 程昆;;非正规金融利率决定机制——一个信息基本对称的NASH议价解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4 干飞;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监督博弈——完全信息混合战略Nash均衡[J];中国矿业;2002年04期

5 干飞;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监督博弈——完全信息混合战略Nash均衡[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4期

6 肖典;周辛波;;临床在研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药物[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年02期

7 于海东;罗云峰;;竞争情报系统质量控制的实施:Nash均衡与甄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8 计伟;刘安详;陈静;;极大元与Nash平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贡文伟;葛翠翠;陈敬贤;潘建国;;基于Nash谈判的三级逆向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3期

10 严平;丁明跃;郑昌文;;基于Nash均衡与进化计算的协调航迹规划(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彩玲;刘尚武;王绍鹏;宿飞飞;李勇;高云飞;吕典秋;;马铃薯类病毒的危害及NASH检测试剂盒的研制[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2 赵文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相关性研究[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勇;严少南;龚作炯;孙小梅;施京枝;;甜菜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影响[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赵文霞;夏瑾瑜;常占杰;盛国光;刘全忠;周耀勇;李日向;黄育华;冀爱英;刘君颖;孟祥林;;中医优化方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汪星;陶长琪;唐国吉;;基于环境约束和要素集聚因素下企业间博弈的NASH均衡模型及其最优战略的存在性分析[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厉有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关阳;史琳娜;;NASH与NAFL患者膳食摄入情况调查[A];第16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8年

8 Yang Mei;Xu Dongping;Liu Yuan;Guo Xiaodong;Li Wenshu;Guo Chaonan;Zhang Hongping;Gao Yinjie;Mao Yuanli;Zhao Jingmin;;Combined serum biomarkers in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Combined biomarkers in NASH non-invasive diagnosis[A];第十四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9 ;PPARα/γ Expression and Their Agonists Affect Development of NAFLD/NASH of SD Rats[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10 荀运浩;施军平;过建春;胡晨波;;10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人口学、生化学及病理学特征[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肝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路人丙;凑齐NASH产品线,吉利德的动力是什么?[N];医药经济报;2018年

2 优选资本 郭宇鹏;NASH药物研发成行业关注焦点[N];中国医药报;2019年

3 李敏华;5个NASH后期开发项目[N];医药经济报;2018年

4 李敏华;NASH炙手可热[N];医药经济报;2018年

5 David Crow 编译 吴颖仪;巨头押注NASH 前景尚存隐忧[N];医药经济报;2017年

6 Bill Berkrot 编译 廖联明;NASH处女地引爆淘金热[N];医药经济报;2017年

7 路人丙;巨头们终于找到新常见病重磅地带[N];医药经济报;2018年

8 本报特约撰稿 边界;NASH大热,me-too/me-better跟进?机制不明,恐“AD第二”[N];医药经济报;2019年

9 季巍巍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车念聪 法振鹏;攻毒扶正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中国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冰;GSDMD通过介导细胞焦亡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周达;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NASH防治的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钟雪晴;和厚朴酚和黄芩苷对NASH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李宁;MDSCs与CXCR4/CXCL12轴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5 张慧芹;小檗碱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唐彬;苦参碱对NASH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以及NASH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袁艳红;几个广义Nash均衡问题的求解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侯剑;基于近似重构的广义Nash均衡问题的数值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段娜;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的研究及调脂通脉颗粒治疗NASH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艾正琳;黄芩苷、苦参碱、小檗碱对NASH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L-FABP的影响与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小琴;MicroRNA-223调控中性粒细胞炎性反应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2 钟燕;ROS、脂联素、TNF-α在CHB合并NAFL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3 孙鑫;桑树皱叶病毒NASH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4 张冉冉;基于TLR4/TRIF信号通路探讨逍遥散治疗NASH肝郁脾虚证的机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谢博文;NASH肝细胞线粒体自噬机制及“脂肝方”的干预效应探讨[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侯宇格;NASH患者受控衰减参数的多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8年

7 尤娇娇;平卧菊三七水提取物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8 路晓茅;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脂质组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9 吴迪;基于肝脏超声衰减参数观察茵陈苓桂剂干预NASH的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李相迁;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障碍在NAS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98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98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c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