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柄乳牛肝提高樟子松枯梢病抗病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15:03
【摘要】: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东方红林场地处沙地上,樟子松普遍感染枯梢病。以其为样地对樟子松枯梢病(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shoot blight)立地条件调查。根据分级标准调查病害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同时记录立地条件。在对不同林分密度的调查中发现随着林分密度的缩小,土壤含水率越低,植株发病率逐渐增加,呈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当造林密度大于6 m×6 m时,造林密度与发病指数不显著性差异,当造林密度大于一定面积时,对于33龄左右的樟子松之间竞争压力不大,对林木自身影响差异不大。水分是樟子松枯梢病重要影响因素。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一定程度上水分含量影响樟子松枯梢病。樟子松林内土壤真菌与菌根际真菌定出12、14个属,一共19个属。分布较为广泛的为青霉(Penicillium spp.)、木霉(Trichoderma spp.)、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p.)、曲霉(Aspergillus sp.)、毛霉属(Mucor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枝顶孢属(Acremonium sp.)。在同样的前提下,樟子松菌根根际土壤真菌与非根际土壤真菌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差别,在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群存在明显差异。为探究点柄乳牛肝菌的生长最佳条件、生长周期。对点柄乳牛肝菌进行分离,经鉴定(登记号MG027689.1)。培养基单碳、单氮、组合试验、温度筛选试验得到适合点柄乳牛肝菌生长的培养基。每5 d测定发酵液菌丝干重。测定结果表明:点柄乳牛肝菌丝体最大日生长量出现的时间在28~32 d。蔗糖和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对于碳源利用率,二糖单糖多糖无糖,并呈显著性差异(P0.05)。酵母浸粉为最佳氮源。组合试验中,葡萄糖与酵母浸粉的组合菌丝体生长最好,最大直径达到58.75 mm。葡萄糖、酵母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且最适温度为25℃。发酵菌丝体生长量复合Logistic生长曲线,Logistic 曲线方程 Y=1108.9/[1+4.32559283×EXP(-0.136617433t)]。拟合度 R2 为0.975,拐点日龄(1nB)/K=10.7 d。因此,转折点存在于约10 d,菌丝生长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是发酵培养的重要时期。为了研究外生菌根菌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机理,以3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实生水分是樟子松枯梢病重要影响因素。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一定程度上水分含量影响樟子松枯梢病,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樟子松枯梢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侵染对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SG×接菌组)与不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菌组)和单独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SG组)3个处理组的病情指数、叶绿素质量浓度、抗病相关酶(CAT、PPO、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点柄乳牛肝菌根可以有效提高樟子松叶绿素质量浓度、PPO和SOD活性,降低樟子松枯梢病的病情指数及CAT活性,且大部分指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在枯梢病病原菌的作用下,点柄乳牛肝菌根能够正向调节樟子松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而提高樟子松对枯梢病的抗病性。接种点柄乳牛肝菌能够提高樟子松枯梢病抗病性,减少植株发病率,为防治枯梢病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63.7
【图文】:
逑细后膨大,轻度扭曲,菌套表面光滑,表面布满丝状外延菌丝,年幼时呈淡褐色,年老逡逑时褐色(图3-1)。逡逑__逡逑图3-1邋SW//奶g7Y?77Wto奶菌根形态图逡逑3.2.2稀释平板法菌根根际真菌与非根际真菌数量情况逡逑采用直接接种菌根进行分离实验获得根际真菌57株真菌株。土壤进行分离实验获逡逑得52株真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真菌进行分离,稀释浓度为10-3,平均获得土壤逡逑真菌12个菌落。逡逑两种土壤中含有的真菌数量,两种类型的真菌总数存在一定差异(图3-2)。土壤真逡逑菌数量最高,达了邋1.6xl03个/g干土,而菌根根际真菌最高2.6xl03个/g干土,后者的数逡逑量是前者的1.6倍。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由于樟子松根部代谢的某种物质抑制周围逡逑一些真菌的生长从而对周围真菌的数量产生影响。结果显示根际真菌数量远大于土壤真逡逑菌数量。逡逑乫逦r>、}艏叔义希危卞义希玻埃埃板螊p逡逑!!邋-邋■逦pi逡逑81邋::逦_逦幽逡逑'邋c邋11邋II邋<1逡逑-%邋?.)逡逑1
逑细后膨大,轻度扭曲,菌套表面光滑,表面布满丝状外延菌丝,年幼时呈淡褐色,年老逡逑时褐色(图3-1)。逡逑__逡逑图3-1邋SW//奶g7Y?77Wto奶菌根形态图逡逑3.2.2稀释平板法菌根根际真菌与非根际真菌数量情况逡逑采用直接接种菌根进行分离实验获得根际真菌57株真菌株。土壤进行分离实验获逡逑得52株真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真菌进行分离,稀释浓度为10-3,平均获得土壤逡逑真菌12个菌落。逡逑两种土壤中含有的真菌数量,两种类型的真菌总数存在一定差异(图3-2)。土壤真逡逑菌数量最高,达了邋1.6xl03个/g干土,而菌根根际真菌最高2.6xl03个/g干土,后者的数逡逑量是前者的1.6倍。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由于樟子松根部代谢的某种物质抑制周围逡逑一些真菌的生长从而对周围真菌的数量产生影响。结果显示根际真菌数量远大于土壤真逡逑菌数量。逡逑乫逦r>、}艏叔义希危卞义希玻埃埃板螊p逡逑!!邋-邋■逦pi逡逑81邋::逦_逦幽逡逑'邋c邋11邋II邋<1逡逑-%邋?.)逡逑1
逦1逡逑0.005逡逑图4-1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病原菌系统发育树逡逑4.2.2不同碳源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逡逑r逡逑.Ip簉2、逡逑—….1逡逑i邋.逦鳌.I逡逑|邋vj邋-邋;k逡逑A葡萄糖(P);邋B麦芽糖(M);邋C蔗糖(Z);邋D乳糖(R);邋E淀粉(D);邋F无糖(W)逡逑图4-2不同碳源对谓w/a/ws生长的影响逡逑点柄乳牛肝菌在六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菌丝体在六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逡逑由表4-1可知,各处理组间菌丝体净生长量绝大部分达到显著差异,但蔗糖和麦芽糖的逡逑净生长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单糖,双糖,多糖,无糖的处理间净生长量呈显著逡逑性差异(P<0.0l)。供试培养基上点柄乳牛肝菌菌丝对蔗糖的利用效果最佳,净生长量逡逑达到39.43邋mm,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淀粉、乳糖的利用效果表现最差。葡萄糖培逡逑养基上菌落形态正常、色白底部呈黄色环状分布
本文编号:2799525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63.7
【图文】:
逑细后膨大,轻度扭曲,菌套表面光滑,表面布满丝状外延菌丝,年幼时呈淡褐色,年老逡逑时褐色(图3-1)。逡逑__逡逑图3-1邋SW//奶g7Y?77Wto奶菌根形态图逡逑3.2.2稀释平板法菌根根际真菌与非根际真菌数量情况逡逑采用直接接种菌根进行分离实验获得根际真菌57株真菌株。土壤进行分离实验获逡逑得52株真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真菌进行分离,稀释浓度为10-3,平均获得土壤逡逑真菌12个菌落。逡逑两种土壤中含有的真菌数量,两种类型的真菌总数存在一定差异(图3-2)。土壤真逡逑菌数量最高,达了邋1.6xl03个/g干土,而菌根根际真菌最高2.6xl03个/g干土,后者的数逡逑量是前者的1.6倍。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由于樟子松根部代谢的某种物质抑制周围逡逑一些真菌的生长从而对周围真菌的数量产生影响。结果显示根际真菌数量远大于土壤真逡逑菌数量。逡逑乫逦r>、}艏叔义希危卞义希玻埃埃板螊p逡逑!!邋-邋■逦pi逡逑81邋::逦_逦幽逡逑'邋c邋11邋II邋<1逡逑-%邋?.)逡逑1
逑细后膨大,轻度扭曲,菌套表面光滑,表面布满丝状外延菌丝,年幼时呈淡褐色,年老逡逑时褐色(图3-1)。逡逑__逡逑图3-1邋SW//奶g7Y?77Wto奶菌根形态图逡逑3.2.2稀释平板法菌根根际真菌与非根际真菌数量情况逡逑采用直接接种菌根进行分离实验获得根际真菌57株真菌株。土壤进行分离实验获逡逑得52株真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真菌进行分离,稀释浓度为10-3,平均获得土壤逡逑真菌12个菌落。逡逑两种土壤中含有的真菌数量,两种类型的真菌总数存在一定差异(图3-2)。土壤真逡逑菌数量最高,达了邋1.6xl03个/g干土,而菌根根际真菌最高2.6xl03个/g干土,后者的数逡逑量是前者的1.6倍。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由于樟子松根部代谢的某种物质抑制周围逡逑一些真菌的生长从而对周围真菌的数量产生影响。结果显示根际真菌数量远大于土壤真逡逑菌数量。逡逑乫逦r>、}艏叔义希危卞义希玻埃埃板螊p逡逑!!邋-邋■逦pi逡逑81邋::逦_逦幽逡逑'邋c邋11邋II邋<1逡逑-%邋?.)逡逑1
逦1逡逑0.005逡逑图4-1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病原菌系统发育树逡逑4.2.2不同碳源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逡逑r逡逑.Ip簉2、逡逑—….1逡逑i邋.逦鳌.I逡逑|邋vj邋-邋;k逡逑A葡萄糖(P);邋B麦芽糖(M);邋C蔗糖(Z);邋D乳糖(R);邋E淀粉(D);邋F无糖(W)逡逑图4-2不同碳源对谓w/a/ws生长的影响逡逑点柄乳牛肝菌在六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菌丝体在六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逡逑由表4-1可知,各处理组间菌丝体净生长量绝大部分达到显著差异,但蔗糖和麦芽糖的逡逑净生长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单糖,双糖,多糖,无糖的处理间净生长量呈显著逡逑性差异(P<0.0l)。供试培养基上点柄乳牛肝菌菌丝对蔗糖的利用效果最佳,净生长量逡逑达到39.43邋mm,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淀粉、乳糖的利用效果表现最差。葡萄糖培逡逑养基上菌落形态正常、色白底部呈黄色环状分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邹林有;;宽叶荨麻叶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4期
2 刘雅倩;谢南南;赵锦;刘孟军;;枣疯病植原体侵染对枣树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2年03期
3 李洪杰;王晓鸣;宋凤景;伍翠平;武小菲;张宁;周阳;张学勇;;中国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反应与抗病基因检测[J];作物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孟德凯;桂西北高砷矿区蜈蚣草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2 张星;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对油松和樟子松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3 汪其同;杨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4 刘雪英;落叶松菌根根际真菌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刘平;樟子松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高海燕;炭团菌抑菌活性成分及其对松枯梢病菌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陈东升;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分布和大小预测模型[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祁金玉;毒蘑菇菌株及其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张新玉;白桦外生菌根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99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9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