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白叶枯病发生对水稻—褐飞虱—稻虱缨小蜂互作的影响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435.11
【部分图文】:
感病、低氮-健康、中氮-感病、中氮-健康、高氮-感病、高氮-健康的水稻剑叶图,其中(a)是生长 53d 即感病 3d 水稻对照,(b)是生长 55d 即感病 5d 水稻对照,(c)是生长 60d 即感病 10d 水稻对照。由图可以看出,感病 3d 低氮水稻与健康水稻相比叶尖和叶缘发黄;在中氮条件下,感病水稻与健康水稻相比叶尖发黄;在高氮条件下,感病水稻与健康水稻相比差异不显著。感病 5d 低氮水稻与健康水稻相比叶缘焦枯,有黄绿色斑点;在中氮条件下,感病水稻与健康水稻相比叶尖和叶缘稍发黄,叶缘处暗绿色斑点;在高氮条件下,感病水稻与健康水稻相比叶尖发黄。感病 10d 低氮水稻与健康水稻相比,整个叶片焦枯,卷叶发黄,外观有显著差异;在中氮条件下,感病水稻与健康水稻相比叶尖和叶缘发黄卷曲,在高氮条件下,感病水稻与健康水稻相比叶尖发黄卷曲。(a) (b) (c)
13图 2-2 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感染白叶枯病后的水稻顶 1-3 叶 SPAD 值的变化ig. 2-2 Variation of rice 1stto 3rdleaves SPAD values in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PI:白叶枯病菌侵染的水稻;CK:同处理健康水稻,“*”号表示差异05)。The data is mean±SEM. PI: rice infected by Xoo, CK: healthy rice,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
5d 和健康水稻分别置于两套封闭的褐飞虱短翅雌雄成虫,产卵装人工气候箱内(30±1℃,RH=90±孵若虫的数量直到无若虫再孵化卵装置,在解剖镜下解剖叶鞘, 8 次重复。实验 5d 和健康水稻置于封闭产卵装置,产卵装置顶端用一层细纱布封口H=90±5%),随后每隔 12h 观察一量,最后求其平均发育历期,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冠伦;胡进生;;稻虱缨小蜂的发生和消长[J];昆虫天敌;1985年01期
2 丁宗泽,陈茂林,李沛元,蔡立正,程遐年,陈若篪;太湖稻区褐飞虱天敌及其控制作用[J];江苏农业学报;1988年01期
3 徐国民,程遐年;两种稻虱缨小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J];生物防治通报;1988年03期
4 徐国民,程遐年;温度对稻虱缨小蜂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5 娄永根,程家安;水稻品种对稻虱缨小蜂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J];昆虫学报;1996年01期
6 徐国民;程遐年;;温度对拟稻虱缨小蜂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1991年02期
7 胡进生;二种稻虱缨小蜂空间寄生习性的观察[J];昆虫知识;1992年02期
8 王野岸;庞雄飞;;稻虱缨小蜂寄主范围的调查[J];昆虫天敌;1986年04期
9 娄永根,程家安;稻虱缨小蜂对水稻品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华东昆虫学报;1996年01期
10 徐国民,祝增荣,程遐年;稻虱缨小蜂成虫生物学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娄永根;程家安;杜孟浩;;水稻挥发物在稻虱缨小蜂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挥发物的分离、鉴定及一些活性组分的确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毛润乾;古德祥;张古忍;张文庆;;稻田生态系统中稻飞虱卯寄生羹群溶优势种的研究[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刘芳;包善微;卢海燕;宋英;石细敏;祝树德;;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寄主选择行为及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的影响[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娄永根;程家安;鲁玉杰;王霞;花小燕;周国鑫;汪霞;杜孟浩;陈华才;;虫害诱导的水稻防御反应及其应用前景[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孟浩;褐飞虱危害诱导的水稻挥发性互益素释放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刘芳;挥发物在调节稻飞虱及其天敌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1年
3 卢海燕;稻田常用农药对水稻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浩;水稻挥发物在调控稻虱缨小蜂种内互作关系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7年
2 苏晓云;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白叶枯病发生对水稻—褐飞虱—稻虱缨小蜂互作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3 于莹;干旱后复水对褐飞虱及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汪霞;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在褐飞虱诱导的水稻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余航;大花六道木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D];浙江大学;2016年
6 马波;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的基本特性及若干生物因子对挥发物活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7 汪鹏;调控褐飞虱及其天敌稻虱缨小蜂行为的活性化合物筛选及其田间效果的初步测定[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杨丽娟;基于挥发物的水稻抗虫材料创制和天敌稻虱缨小蜂引诱剂的田间筛选[D];浙江大学;2013年
9 王怀银;杀虫剂对褐飞虱卵寄生蜂稻虱缨小蜂影响的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张宇皓;水稻挥发物对二化螟及稻田寄生蜂的引诱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13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1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