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09:21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对多菌灵等传统防治药剂已产生耐药性,目前防治情况不容乐观,多菌灵、叶菌唑等传统单一制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差,菌株对多菌灵的耐药性普遍存在,对防效好、残留低的新型防治药剂的研究筛选已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在小麦扬花期喷施19种不同浓度药剂,7天及15天后统计小麦赤霉病病穗等级,计算其防效,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对筛选出较好的药剂,在发病率高的情况再次施用不同浓度,观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对防效最好的药剂,在施药45天后收集小麦籽粒,利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法检测进行残留分析,研究其残留量是否符合国家、国际标准。结果表明: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 g/667m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调酸剂50+20 g/667m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g/667m2处理剂量下防效分别为60.2%、60.4%、55.4%,防效较差,镰刀菌属对多菌灵耐药性普遍存在。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厂家A)16 g/667 m2、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多菌灵悬浮剂6+75 g/667m2剂量下的防效分别为89.8%、89.%,在19种药剂中防效较优,新型复配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小麦赤霉病流行年份,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厂家A)20 g/667 m2、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多菌灵9+75 g/667 m2的防效分别为82.98%、85.82%,防效最好(P0.05,无统计学差异)。收获小麦籽粒中检测戊唑醇、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丙硫菌唑和硫酮菌唑的药剂残留量,2017年收获小麦籽粒中分别为0.01、0.064、0.0162、0.005、0.005、0.005mg/kg;2018年收获小麦籽粒中分别为0.01、0.072、0.0248、0.005、0.005、0.005 mg/kg。以上两年度所测得残留数据,均符合国家和国际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针对耐多菌灵药剂菌株,在小麦赤霉病流行较轻的年份,推荐以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16 g/667 m2、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多菌灵悬浮剂6+75 g/667 m2的剂量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在流行较重的年份,推荐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20 g/667m2、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多菌灵悬浮剂9+75 g/667m2的剂量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435.121.45
【部分图文】:

小麦赤霉病,动态曲线,江苏省,病菌


在带病种子、麦株残体和其它植物残体上小麦赤霉病病菌能越冬,在小麦、玉米穗轴逡逑上以菌丝体越夏,次年侵染在抽穗后至扬花末期的小麦,主要通过凋萎的花药病菌侵入小逡逑穗,被侵染后的小穗,条件适宜F邋3-5天即可表现症状。由于小麦赤霉病病菌侵入穗部是逡逑

小麦赤霉病,江苏省,病菌


在带病种子、麦株残体和其它植物残体上小麦赤霉病病菌能越冬,在小麦、玉米穗轴逡逑上以菌丝体越夏,次年侵染在抽穗后至扬花末期的小麦,主要通过凋萎的花药病菌侵入小逡逑穗,被侵染后的小穗,条件适宜F邋3-5天即可表现症状。由于小麦赤霉病病菌侵入穗部是逡逑

小麦,风力,晴天,气温


以晴天为主,天气良好,气温比较稳定,波动均气温17度,风力3-5级,以东风、南风为主,东月13日天气以晴天、小雨为主,空气湿度度丨3度,平均气温2丨度,风力3-5级,以东病的发生及传播,对当年的试验田的赤霉病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杰;;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及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16年30期

2 国庆;;怎样防治小麦赤霉病[J];农业知识;2019年04期

3 胡笑形;;开发中的新型小麦赤霉病杀菌剂[J];中国农药;2005年01期

4 顾国伟;凌小明;冯新军;袁忠勤;;6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宁波农业科技;2016年02期

5 张广照;郭贵东;杨瑞清;檀银忠;陈义兵;;不同施药时期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比较[J];湖北植保;2018年06期

6 何维娜;;小麦赤霉病化防治措施研讨[J];现代农业;2018年12期

7 姜明波;翟顺国;王守强;程泽强;韩国琼;刘先明;;信阳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春季降水的相关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8年11期

8 郎立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9年01期

9 李俊杰;李楠;;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害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年02期

10 曹辉;左红娟;王峰;;郑州市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丰举;陈国政;曹慧霞;;平顶山市2016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A];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7年

2 马忠华;;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控研究进展[A];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袁昌洪;刘文军;王世华;刘方;景利民;;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动态预测[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罗贵东;于竹娟;;大竹县小麦赤霉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发病趋势预报[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谢宝泉;;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利;王胜;封传红;廖华明;;2011年四川省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监控措施[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育红;;淮阴小麦赤霉病发病流行规律及防治[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吕锡灿;闵红;周新强;;几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9 陈利锋;;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膝明佳;;小麦赤霉病灰色预测及综合防治[A];中国植病学会西南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丹丹;安徽农业科技专家“锁定”小麦赤霉病[N];农民日报;2019年

2 河北植保植检总站;请大家密切关注,及时防控![N];河北农民报;2019年

3 山东省宁津县农业农村局 刘忠强;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要点[N];河北农民报;2019年

4 记者 王文 通讯员 何宁秀 王春明;我市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N];连云港日报;2019年

5 翁德民;防治小麦赤霉病不宜选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祖yNyN;智能化 全覆盖[N];农民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杨丹丹;可防可控不可治 安徽防控小麦赤霉病早动手[N];农民日报;2019年

8 祖yNyN;苏皖打响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年

9 方雅琴;适期足量施用戊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年

10 龙飞;今年全国小麦赤霉病和蚜虫重发风险高[N];农资导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青梅;三唑类杀菌剂Folicur与Caramba对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防治效果及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余桂红;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赵兰飞;小麦赤霉病Ⅱ型抗性机理研究及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侯文倩;小麦赤霉病抗病相关基因的分离鉴定及BSMV-VIGS功能验证[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5 张承启;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刀菌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陈雨;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作用方式及抗药性遗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邓阳;Paenibacillus polymyxa JSa-9抗菌物质的结构鉴定及小麦生防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艳军;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DON毒素产生和小麦衰老生理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高旭利;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Prp4调控mRNA剪切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樊平声;禾谷镰刀菌多菌灵抗药性群体演变及DON毒素产生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梦碧;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与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2 庞浩;江苏黄海农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防治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3 吕一鑫;_6港农场小麦赤霉病和纹枯病发生特点及化学防治技术[D];扬州大学;2018年

4 杨楠;生防菌株PC60对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5 李长成;小麦赤霉病籽粒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D];扬州大学;2018年

6 张臻;两株生防菌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防治效果的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7 温淑娴;基于高光谱成像的小麦赤霉病害分级诊断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8 施洁琼;基于气象相似年的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系统[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9 吴彦衡;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小麦赤霉病预测研究及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10 赵超越;基于多模型的安徽小麦赤霉病预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5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15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c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