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健康叶片与白叶枯病叶内生微生物群落分析和白叶枯病菌南方菌株生理小种和分子型鉴定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35.111.47
【部分图文】:
%的甘油中备用。为鉴定病叶中各个分离物的分类地位,Xoo 的鉴定使用引物 OGTTGTGAAAGCCCTG-3’和 OSR1:5’-CGGAGCTATATGCCGTGC-3’(阙海勇,2采用 16S rDNA 的通用引物 27f (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5’-ACGGCTACCTTGTTACGACTT-3’)(Morontabarrios et al., 2018) ,PCR 产物,序列经 NCBI BLAST 搜索最相似种,之后上传至 GenBank 数据库,登录号268-MK578297。泛菌属菌株生理生化性质的测定定 9 个 Pantoea sp.菌株的促生特性如生长素 IAA 的产生、溶磷作用、ACC 脱氨用以及菌株的其他生理生化性质如胞外多糖(EPS)的产生、运动性、胞外脂酶和性。具体步骤如下所示,全部实验至少重复三次。长素 IAA 的产生:菌属菌株接种到含有 1g/L 色氨酸的 LB 液体培养基中,28℃ 振荡培养 3 天。取 0r/m ,离心 5min,取 200 L 上清液加到 96 孔板中 ,与 100 L salkowski’s 试置 30 分钟,在波长 530nm 下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用不同浓度的 IAA 标准品(55, 1 , 0.5 ,0 mg/mL)制作标准曲线,计算 IAA 的浓度。标准曲线如图:
MSMHa 与 PXO99A混合接种于水稻成株期叶片(每个处理始终保持 PXO99A的浓度为OD600=0.8),以单独接种 PXO99A和单独接种 ZFZa, GDYCa, MSMHa 为对照。14 天过后,观察并记录叶片病斑的长度。2.3 结果与分析2.3.1 样品的症状及病原物的检测为了揭示健康水稻叶片(healthy)和水稻白叶枯病叶(BB)的内生菌群落结构,采集了九个不同的水稻品种的健康和发病的叶片包括两个对 Xoo 感病的品种,两个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种以及五个云南当地的品种。图 2-1 A 显示了采集样品时九个水稻品种白叶枯病发病的症状,可以看到明显的沿叶脉扩展的灰白色的病斑。之后将样品进行平板分离实验,可以分离到到明显的黄色菌落如图 2-1B,并且利用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特异引物对 OSF1/OSR1 进行 PCR 鉴定,以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菌株 PXO99A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病叶(A-I)B 中均存在水稻白叶枯病菌(图 2-1 B 和 C)。健康的样品(A-I)H 未观察到明显的水稻白叶枯病症状。水稻健康叶片和病叶的相应部位(图 2-1A中黑色框框所选部位)用于后续的 16 sRNAgene 和 ITS 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水稻健康叶片和白叶枯病叶内生微生物群落分析2.3.2 测序数据总体分析测序一共得到 16S rDNA V4-V5 区高质量序列 4,223,941 条,按照 97%的阈值将其归入 855个 OTUs,每个样品平均含有 78,221 ±5691 序列。这些中有 18 个 OTUs(2,776,979)被分配到水稻的叶绿体;6 个 OTUs(378,037)分配到水稻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的 OTUs 在计算相对丰度时保留,但在考虑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时去除。对于内生真菌群落,一共得到了高质量 ITS1 序列3,814,684 条,每个样品平均含有 70642 ±14,949 条序列,这些序列被归入了 1408 个 OTUs(每个样品平均含有 226 ±114 个 OTUs)。稀释曲线结果表明测序深度在 61415 reads,各个样品内生细菌群落的可观测物种值已达到饱和(图 2-2 A),而内生真菌群落在 25549 reads 时达到饱和(图2-2 B),表明测序深度已足够,已基本涵盖了样品中所有的细菌与真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章黎;;谈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要点[J];农村科学实验;2019年10期
2 何元龙;;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历史的探讨[J];古今农业;2019年01期
3 刘丽;;浅谈提高大洼地区水稻产量主要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3期
4 张慧;王志学;;水稻本田栽培两病一虫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9年13期
5 金鑫;;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2期
6 林桂芬;;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7期
7 谭光华;;论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家参谋;2018年07期
8 关晓雪;董立;孙淼淼;辛鑫;;庄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0期
9 李成江;;水稻防灾减灾的主要经验与做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3期
10 谢文;;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种子科技;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旭华;;广东水稻栽培学科发展探讨[A];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王立舒;杨广林;戚国强;;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智能系统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3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张锦华;税静;干友民;成平;;四川主要水稻栽培品种稻草青贮适宜性研究[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石学贵;;良种推广对姚安县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贡献[A];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农业[C];2018年
6 王新其;甘俊彦;朱敏;赵志鹏;李茂柏;周德平;曹黎明;;上海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应用[A];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7年
7 杨建昌;;水稻栽培生理研究新热点:新型植物激素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作用[A];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8 张守军;;水稻栽培直播技术要点[A];第十二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优秀科普论文集[C];2013年
9 张锦华;税静;;西南部分水稻栽培品种稻草青贮适宜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姜红芳;郭晓红;吕艳东;胡月;李猛;周健;兰宇辰;王鹤璎;;氮肥运筹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的影响[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慧友;海水稻引误解 科普宣传要防浮夸风[N];科技日报;2018年
2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邹应斌 黄敏;杂交水稻栽培“印刷术”省种节本(上)[N];湖南科技报;2019年
3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邹应斌 黄敏;杂交水稻栽培“印刷术”省种节本(下)[N];湖南科技报;2019年
4 通讯员 裴晓红 本报记者 周静 徐梅;贵州加快现代水稻产业体系构建[N];贵州日报;2018年
5 启明;“海水稻”是用海水种吗[N];上海科技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孙庆 张宣;“海水稻”在争议中前行[N];新华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王拓;水稻吃上“营养餐”,亩产最高1.2吨[N];新华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沙爱红;“海水稻”名不符实[N];科技日报;2018年
9 记者 霍亮;龙江优质水稻有了“新标准”[N];哈尔滨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莫志超 王瑜;到东道国育种去[N];农民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玲;γ-氨基丁酸(GABA)缓解水稻铵毒害现象及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海斌;田间水稻化感抑草作用形成的分子机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3 岳二魁;水稻miR529a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董瑜皎;覆膜综合栽培技术对西南丘陵区水稻产量、土壤水热过程和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5 熊雄;基于深度学习的大田水稻稻穗分割及无损产量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6 王昂;稻蟹共作系统氮素迁移与转化特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7 孙志广;水稻品种9194抗灰飞虱及其传播黑条矮缩病基因的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胡香玉;氮肥优化管理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9 王红妮;杂交水稻耐潜沼性逆境的农艺特征与生理特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0 霍兴;水稻产量基因NOG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欢;稻纵卷叶螟对不同生育期水稻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张杰;水稻健康叶片与白叶枯病叶内生微生物群落分析和白叶枯病菌南方菌株生理小种和分子型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3 冉飞;污染土壤种植水稻中镉的分布及其积累控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徐蓬;水稻田除草剂双唑草腈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5 屈勇;我国广西中部水稻两迁害虫和天敌昆虫数量的时间动态[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6 舒国平;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7 刘欣;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物质积累、温室气体排放及稻米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徐珊珊;麦秸还田与生活污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9 张曼;水稻镉安全材料镉吸收及转运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10 方菲菲;麦秸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1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3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