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人工接种大斑病菌的mRNA表达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5 20:21
本研究对高感大斑病玉米自交系I18、抗玉米大斑病I171为材料。通过人工接种大斑病菌,研究自交系mRNA表达分析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1.随着时间的延长,经叶片表面病斑鉴定,I18和I171叶片病斑呈现增多且扩大的趋势。但感病材料I18病斑较为明显。2.mRNA表达分析研究表明,对照与处理检测的表达基因数目不同,I18的3个处理共计检测到33370个基因表达,检测到4379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13.12%。I18未知基因占表达基因比例范围是11.95%-12.87%。I171的3个处理共计检测到33253个基因表达,检测到4340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12.75%。I171未知基因占表达基因比例范围是11.99%-12.6%之间。3.自交系I18处理1,处理2、处理3共检测到1401个共表达基因,上调基因926个,下调基因429个。自交系I171的对照(I171-1)与处理1,处理2、处理3共检测到1561个共表达基因,全部上调基因1044个,全部下调基因447个。从韦恩图可以看出,2份玉米自交系接种大斑病后的基因共表达以上调为主,呈现被诱导激活的趋势,小部分基因表达受到抑制。随着大斑病侵染时间的增加,上调的基因数目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下调的基因数目呈现升高的趋势。4.通过使用BLAST软件对检测到的基因进行比对,经8大数据库比对,发掘1个下调的未知基因,16个上调基因。2份自交系共筛选出17个关联基因,16个基因上调,1个下调未知基因。其中6个基因分布在2号染色体,占基因总数的35%。3个基因分布在1号染色体。5.自交系在接种大斑病菌后,感大斑病自交系I1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抗病自交系I17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接种大斑病菌时间的延长,玉米自交系I18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变化趋势不明显,而玉米自交系I171在接种大斑病6d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活力逐渐下降;自交系I18和I171在接种大斑病6d时,其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均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POD酶活性逐渐下降,I171 POD酶活性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自交系I18和I171丙二醛含量呈现交互增加的趋势,接种12d时I18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I171。
【学位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35.131
【部分图文】:
检测到 3843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2.6%;I171-4(处理 3)共检测到 32167个基因表达,检测到 3857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1.99%。3 个处理共计检测到 33253 个基因表达,检测到 4340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2.75%。4 个样品未知基因占表达基因比例范围在 11.99%-12.6%之间。
检测到 3843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2.6%;I171-4(处理 3)共检测到 32167个基因表达,检测到 3857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1.99%。3 个处理共计检测到 33253 个基因表达,检测到 4340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2.75%。4 个样品未知基因占表达基因比例范围在 11.99%-12.6%之间。图 3.2 自交系 I18 人工接种大斑病的叶片Fig. 3.2 Phenotype changes of inbred I18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
图 3.2 自交系 I18 人工接种大斑病的叶片Fig. 3.2 Phenotype changes of inbred I18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图 3.3 自交系 I171 人工接种大斑病的叶片Fig. 1.3 Phenotype changes of inbred I171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5908
【学位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35.131
【部分图文】:
检测到 3843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2.6%;I171-4(处理 3)共检测到 32167个基因表达,检测到 3857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1.99%。3 个处理共计检测到 33253 个基因表达,检测到 4340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2.75%。4 个样品未知基因占表达基因比例范围在 11.99%-12.6%之间。
检测到 3843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2.6%;I171-4(处理 3)共检测到 32167个基因表达,检测到 3857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1.99%。3 个处理共计检测到 33253 个基因表达,检测到 4340 个未知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12.75%。4 个样品未知基因占表达基因比例范围在 11.99%-12.6%之间。图 3.2 自交系 I18 人工接种大斑病的叶片Fig. 3.2 Phenotype changes of inbred I18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
图 3.2 自交系 I18 人工接种大斑病的叶片Fig. 3.2 Phenotype changes of inbred I18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图 3.3 自交系 I171 人工接种大斑病的叶片Fig. 1.3 Phenotype changes of inbred I171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肖兵;张丽;温盛岩;王春玲;魏湜;李永刚;;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新区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表现及产量评估[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2 刘欣芳;马骏;李明;王延波;王大为;姜敏;;玉米大斑病菌小种鉴别寄主综合抗性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苏前富;贾娇;李红;陈立军;张伟;孟玲敏;马莹莹;晋齐鸣;;玉米大斑病暴发流行对玉米产量和性状表征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年06期
4 姜涛;王丕武;张君;;玉米mRNA差异显示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J];玉米科学;2013年05期
5 鲜天真;陈红亮;鲜红英;;玉米大斑病发生的气象因素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6 吴楠;李青为;曹志艳;张娇;郝志敏;董金皋;;玉米大斑病菌的胞外黑色素种类及影响其产量的因素[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7 张秀霞;高增贵;周晓锟;张硕;周艳波;;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2年03期
8 段灿星;朱振东;武小菲;杨知还;王晓鸣;;玉米种质资源对六种重要病虫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年02期
9 张秀霞;高增贵;王贺;姜敏;;玉米抗大斑病HtP单基因鉴别寄主SSR标记的筛选[J];中国植保导刊;2012年02期
10 王建军;杨书成;王燕;王富荣;石秀清;赵丽芳;;特用玉米品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本文编号:2855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5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