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孢囊线虫与寄主亲和互作转录组分析及效应因子基因Ha-63744功能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7 14:36
   小麦孢囊线虫(CCN)对全球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小麦与CCN亲和互作的研究可以提高我们对CCN调控宿主发育,免疫及代谢途径的理解,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控制策略。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小麦感病品种温麦19(Triticum aestivum L.cv.Wen19)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对接种CCN后第1,3和8天(dpi)的Wen19根组织样品进行了RNA-Seq测序分析。共鉴定了71569个基因,其中10929个基因为响应CCN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于功能注释和GO分析发现,蛋白质磷酸化,氧化还原过程,代谢过程,转运,转录调节,抗性响应以及许多其他先前报道的途径在转录水平上富集。植物细胞壁水解和修饰蛋白,生长素生物合成,信号传导和转运蛋白在线虫侵染后上调,可能与小麦孢囊线虫侵入,在根内迁移及合胞体的建立相关。响应伤害和茉莉酸刺激相关基因在1dpi上调表达基因中富集,但在3dpi和8dpi中没有富集。我们发现16个NBS-LRR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个在3dpi下调,表明进一步的抗性反应被抑制。在CCN侵染期间,抗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UDP-葡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可能是小麦Wen19与CCN亲和互作的关键调节因子。总之,通过转录组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氧化还原过程,抗性诱导和抑制,代谢,转运相关基因可能参与Wen19与CCN的互作,为小麦与CCN互作潜在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线虫效应因子的研究对线虫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同时以小麦孢囊线虫效应因子Ha-63744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其由线虫食道腺细胞分泌,在宿主中定位于细胞核,在CCN 6个龄期均表达,但在发育后期表达量高。利用体外RNAi及VIGS沉默靶基因,能够显著降低其侵染率和雌虫数量,拟通过超表达研究其对宿主根发育及线虫致病性的影响,从而验证Ha-63744基因功能,揭示该效应因子在线虫侵染、发育、致病及与宿主互作过程中的功能,为控制其爆发和促进我国小麦的稳定健康生产提供新思路。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后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35.121.49
【部分图文】:

基因数量,维恩图,时间点,基因


unctional?annotation?of?the?differentially?expressed?genes?(DEGs)?of?Wen?19?in?res.??No.?of?No.?of?DEGs?No.?of?DEGs?in?No.?of?DEGs?in?No.?of??DEGs?in?NR?Swiss-Prot?KEGG?in?C3649?2982?2377?H36?1506029?5228?4103?3747?2551251?1037?790?697?4710929?9247?(81.72%)?7270?(79.55%)?5580?(51.06%)?543(49.75图结果表明,在7925个上调基因中,共有240个基因在3个时间点内连续上调,两个时间点上调表达,包括1241个基因在1和3?dpi时间点上调表达,265个时间点都上调表达,以及538个基因在3到8?dpi时间点上调表达。仅在1,?达的基因数量分别为1247,?2928和382个(图la)。只有3个基因在〗dpi,间点都显著下调(图la)。共有242个基因在任何两个时间点下调表达,包1和3?dpi时间点下调表达,6个基因在1和8?dpi时间点下调表达,以及40dpi时间点下调表达。仅在ldpi,3dpi和8dpi的独特下调的基因数量分别为931(图lb)。??

小麦,差异表达基因,线虫,侵染


在CCN侵入根部ldpi时,发现2178个DEGs(FDR<0.001),其中1247个上调,931??个下调。上调表达基因富集分析表明,101个基因参与蛋白质磷酸化,75个基因涉及代谢过??程,40个基因参与转运和跨膜转运,并且32个基因参与转录调控(图2a)。植物细胞壁修饰??可以促进线虫的入侵和移动。我们发现12个与植物型细胞壁相关基因由CCN诱导表达(图??2a)。氧化还原过程中的基因,对伤害的反应和对茉莉酸刺激的反应基因在上调基因中极大地??富集,这表明在线虫侵入的早期诱导了宿主抗性(图2a)。而转录,转录调控,RNA甲基化,??氧化应激反应,蛋白水解,囊泡介导的转运,脂质代谢过程基因在下调表达基因中富集(图??2d)。??在CCN侵入根部3?dpi时,发现4251个DEGs?(FDR?<0.001),其中2928上调,1323??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参与蛋白质磷酸化,氧化还原过程,转录调控,代谢过程,跨膜转??运的基因在3dpi上调和下调基因中都富集(图2b,d),但囊泡介导的转运,信号转导在下??调表达基因中富集(图2d)。??在8?dpi时,GO富集显示参与蛋白质磷酸化,应激反应,氧化还原过程,防御反应和代??谢过程

序列,基因,孢囊线虫,效应因子


第三章小麦孢囊线虫效应因子基因Ha-63744功能初步分析???3.1.8拟南芥超表达基因,分析其对植物根发育及线虫侵染的影响??采用Gateway法将幻7#基因的CDS序列重组到带有eGFP和潮霉素抗性标记的双元??载体PH7WG2D中(Okamotoetal.,2009)。冻融法导入到农杆菌GV3101中,通过花浸法转化??拟南芥,筛选纯合子(Bernhardt?etal.,?2012;?Clough?and?Bent,?1998)。观察超表达基??因对植物根系发育的影响,同时接种小麦孢囊线虫300头,观察对线虫侵染及致病的影响。??3.2结果??3.2.1小麦孢囊线虫候选效应因子基因幻7#克隆与序列分析??在前期转录组研究数据中获得基因序列,通过PCR技术获得ORF全长(图4)。??采用SigalP3.0和THAMM软件预测其具有信号肽但不含有跨膜结构域的序列(图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庆伟;;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在河南许昌召开小麦孢囊线虫综合治理现场会[J];农药市场信息;2017年17期

2 邹宗峰;田明英;缪玉刚;;山东省烟台市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及发生特点[J];北京农业;2012年36期

3 程建伟;江春;王秋宝;赵奎;;3个旱地小麦品种对小麦孢囊线虫的抗性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4 卫军锋;魏会新;郭海鹏;梁春玲;;陕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J];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5 刘刚;;氟吡菌酰胺与阿维菌素复配拌种对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效较好[J];农药市场信息;2017年30期

6 滕继濮;;孢囊线虫治理专项“虫口夺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06期

7 刘刚;;两种小麦孢囊线虫在河南的侵染动态基本明确[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05期

8 纪婧嫄;赵洪海;;山东省小麦孢囊线虫冬前侵染调查[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9 刘许成;;浅谈小麦孢囊线虫病害及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5年03期

10 袁虹霞;阎海涛;孙炳剑;邢小萍;李洪连;;两种小麦孢囊线虫在河南省郑州的侵染动态比较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乔芬;小麦孢囊线虫与寄主亲和互作转录组分析及效应因子基因Ha-63744功能初步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袁虹霞;河南省三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抗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生防微生物鉴定及球孢白僵菌08F04菌株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文文;小麦孢囊线虫在我国九省发生情况的调查及其综合防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2 刘静;小麦孢囊线虫侵染特性、群体鉴定及品种抗病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阎海涛;河南省两种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罗建;小麦孢囊线虫侵染、孵化特性及孢囊褐化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徐小琴;小麦孢囊线虫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刘崇俊;津鲁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种类鉴定及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7 罗丽莲;小麦孢囊线虫脂肪酸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梁中伟;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裴世安;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及其化学防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向桂林;小麦孢囊线虫的田间发生规律、危害及病害综合防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4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74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7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