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软腐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02:40
猕猴桃因其独特的风味和极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四川是猕猴桃种植大省,由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一些种引起的软腐病(又称熟腐病)是猕猴桃生产中的一类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目前有关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规律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从休眠期、生长期直至果实采收后,全程检测不同部位或场所的带菌情况,监测主要初侵染源—假囊壳的发育进程,旨在探索病害的发生规律,为软腐病的防治奠定前期基础。2016年11月—2018年2月,对休眠期猕猴桃不同部位或场所带菌情况的检测结果表明,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主要在冬季修剪后遗留在果园及其附近的枝条上越冬,同时也可以在落叶和休眠的芽上越冬。通过对假囊壳发育进度的监测,发现3月份假囊壳开始发育,5月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6~8月是子囊孢子释放的高峰期。通过对生长期猕猴桃不同部位或场所的带菌情况检测,发现露地栽培下,树体各个部位更容易分离到Botryosphaeriaceae真菌,且检出高峰期与假囊壳释放子囊孢子的高峰期吻合。通过对贮藏期果实软腐病发病情况调查,发现该时期猕猴桃果实软腐病在所有果实腐烂病害中占比最高,平均占比率为21.05...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Botryosphaeriaceae在休眠期猕猴桃的不同部位的带菌情况
图 3 葡萄座腔菌假囊壳在修枝上的发育进度Fig. 3 Development of pseudothecium of Botryosphaeriaceae in the pruned branches of kiwifruit3.3 猕猴桃生长期不同部位带菌情况2017 年 4 月至 9 月,对都江堰胥家镇猕猴桃果园不同处理进行定点调查,共调查 208 个样品。以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的分离频率为指标描绘猕
23图 4 Botryosphaeriaceae 在生长期猕猴桃的不同部位的带菌情况Fig. 4 Isolation frequency of Botryosphaeriaceae in different parts of growing period kiwifrui
本文编号:2911698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Botryosphaeriaceae在休眠期猕猴桃的不同部位的带菌情况
图 3 葡萄座腔菌假囊壳在修枝上的发育进度Fig. 3 Development of pseudothecium of Botryosphaeriaceae in the pruned branches of kiwifruit3.3 猕猴桃生长期不同部位带菌情况2017 年 4 月至 9 月,对都江堰胥家镇猕猴桃果园不同处理进行定点调查,共调查 208 个样品。以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的分离频率为指标描绘猕
23图 4 Botryosphaeriaceae 在生长期猕猴桃的不同部位的带菌情况Fig. 4 Isolation frequency of Botryosphaeriaceae in different parts of growing period kiwifrui
本文编号:2911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91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