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4:29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除草剂对控制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保护烟叶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烟草对除草剂尤为敏感,近年来,许多烟稻轮作区因除草剂施用不当而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或避免除草剂残留问题对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本文以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为研究对象,研究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的药害影响及其在田间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的开展,为烟稻轮作区烟叶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实践措施,对烟稻轮作区的烟草安全生产、烟草行业的自身健康发展、提高除草剂受害烟区的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2,4-滴丁酯、灭草松和双草醚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在土壤和烟叶中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添加浓度范围在0.011.0 mg/kg之间时,研究所用9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在土壤和烟叶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9.4%-1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8.3%范围内,所建方法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结果重现性较好,具...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九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二氯喹啉酸在土壤和烟叶中的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苄嘧磺隆,烟叶,标准曲线


二氯喹啉酸在烟叶中残留的线性方程为:y = 86,177.1319 x + 68.0348,相关系数 R2=0.9997 ;其中 y 为二氯喹啉酸所对应的峰面积,x 为二氯喹啉酸标准溶液的进样浓度。图 3-1 二氯喹啉酸在土壤和烟叶中的标准曲线Fig 3-1 Standard curve of quinclorac in soil and tobacco leaves苄嘧磺隆在土壤中残留的线性方程为:y = 1,479,646.6536 x + 102,474.8865 ,相关系数 R2= 1.0000;苄嘧磺隆在烟叶中残留的线性方程为:y = 12,525,445.7725 x +160,725.9122,相关系数 R2= 0.9999;其中 y 为苄嘧磺隆所对应的峰面积,x 为苄嘧磺隆标准溶液的进样浓度。

标准曲线,吡嘧磺隆,烟叶,标准曲线


九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残留降解规律研究吡嘧磺隆在土壤中残留的线性方程为 y = 10,096,855.2460 x + 144,440.5361,相关系数 R2= 0.9999;吡嘧磺隆在烟叶中残留的线性方程为 y = 1,017,843.5685 x +458,756.1915,相关系数 R2= 0.9991;其中 y 为吡嘧磺隆所对应的峰面积,x 为吡嘧磺隆标准溶液的进样浓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种稻田除草剂对后茬花生安全性的影响[J]. 钟秋瓒,申昌优,陈荣华,连海,张祖清,张静燕.  农业与技术. 2018(01)
[2]作物除草剂药害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贺克军,刘春香.  农业与技术. 2017(23)
[3]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6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J]. 梅文泉,黎其万,方海仙,耿慧春,陈兴连.  色谱. 2017(12)
[4]二氯喹啉酸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J]. 孙扬,徐会娟,李晓晶,李永涛,赵丽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06)
[5]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萜类化合物中的应用[J]. 梁宇岚,杨鑫,潘玲玲,吴亚芬,李斐,万娜,周翔,刘波,李斌.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2)
[6]除草剂药害类型、发生原因及药害补救预防措施的探讨[J]. 马玉萍,潘长虹,陶小祥,段瑞华.  青海农林科技. 2017(03)
[7]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烟草中15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J]. 曹桂红,王兴宁.  分析测试学报. 2017(07)
[8]除草剂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及其修复技术[J]. 杨森,黄化刚,龙友华,尹显慧,王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03)
[9]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蔬菜水果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J]. 叶倩,邓义才,梁应坤,高毓文,骆冲,丁海权.  农药. 2017(03)
[10]施用烟嘧磺隆对不同生育期玉米生长、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姚远,高增贵,孙艳秋,刘限.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1)

硕士论文
[1]苄嘧磺隆在植烟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其对烟草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D]. 项裕昆.湖南农业大学 2011
[2]南平市烟草种植业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 袁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2974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974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6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