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稻瘟病和抗白叶枯病两系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05 20:14
以优质两系不育系Y58S与携有多个抗病基因的优质保持系M215B杂交,F1抽穗期再与优质两系抗病不育系RGD-7S复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系谱法育种相结合,选育出同时携有Pi-2、Pi-1、Pi-Kh、Xa21和Xa23的两系不育系禾9S。稻瘟病抗性表明,禾9S田间鉴定平均叶瘟发病率仅为2.5%(感病对照为83.0%),病情指数为0.6(感病对照为52.9),表现抗苗瘟;穗颈瘟平均发病率为38.3%(感病对照为88.5%),病情指数为8.0(感病对照为62.3),表现中抗穗颈瘟;室内鉴定抗菌株率为87.5%(感病对照为6.25%),表现为抗稻瘟病;田间和室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白叶枯接菌鉴定表明,禾9S在用PX099、ZHE173和GD1358 3个菌株接菌14 d后的病斑长度分别为0.1 cm、0.1 cm和0.4 cm,与抗性供体亲本M215B相近(病斑长度分别为0.1 cm、0.1 cm和0.3 cm),明显短于对照品种RGD-7S(病斑长度分别为2.2 cm、7.4 cm和7.8 cm)和Y58S(病斑长度分别为1.3 cm、5.1 cm和5.5 cm)的病斑长度...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21(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AP22、MRG4766、RM206和M-Xa23在禾9S及其亲本中的扩增产物
PTA248在禾9S及其亲本中扩增产物
将禾9S送至中国水稻研究所按照农业部部颁标准NY/T1215-2006进行人工气候箱育性鉴定。鉴定结果为:禾9S为温敏两系不育系,属无花粉型,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在23℃左右(表3)。该结果表明,禾9S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制种安全性好。2018年7月经福建省种子总站组织专家的田间育性鉴定,该不育系田间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2.5.2 可繁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基因聚合改良恢复系福恢673的稻瘟病抗性[J]. 陈志伟,官华忠,王晓方,董瑞霞,卓成海,毛大梅,潘润森,周元昌,吴为人. 生物工程学报. 2019(05)
[2]利用MAS技术培育水稻多抗、优质强恢复系桂恢663[J]. 刘驰,韦敏益,秦钢,张月雄,罗同平,马增凤,岑贞陆,陈远孟,李振经,黄大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2)
[3]优质高产广适两系杂交稻隆两优534的选育[J]. 符辰建,胡小淳,秦鹏,符星学,杨广,刘珊珊,杨远柱.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3)
[4]抗病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N632S的选育与应用[J]. 倪大虎,倪金龙,宋丰顺,李莉,王春连,赵开军,杨剑波. 杂交水稻. 2017(05)
[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N175的稻瘟病抗性[J]. 毛大梅,官华忠,王志赋,陈志伟,潘明,潘润森,周元昌,吴为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6]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不育系臻达A及其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J]. 董瑞霞,王洪飞,董练飞,周鹏,涂诗航,游晴如,廖发炼,黄庭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3)
[7]水稻两系不育系1892S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分子改良[J]. 宋丰顺,倪金龙,张爱芳,王春连,赵开军,李莉,倪大虎,杨剑波.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6)
[8]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良京作1号的稻瘟病抗性[J]. 向小娇,张建,郑天清,徐建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4)
[9]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分析及基因聚合抗性改良[J].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任洋.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2)
[10]7种水稻育种亲本对福建省稻瘟病菌的抗病性分析[J]. 杜宜新,石妞妞,阮宏椿,甘林,杨秀娟,陈福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2)
本文编号:3065797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21(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AP22、MRG4766、RM206和M-Xa23在禾9S及其亲本中的扩增产物
PTA248在禾9S及其亲本中扩增产物
将禾9S送至中国水稻研究所按照农业部部颁标准NY/T1215-2006进行人工气候箱育性鉴定。鉴定结果为:禾9S为温敏两系不育系,属无花粉型,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在23℃左右(表3)。该结果表明,禾9S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制种安全性好。2018年7月经福建省种子总站组织专家的田间育性鉴定,该不育系田间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2.5.2 可繁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基因聚合改良恢复系福恢673的稻瘟病抗性[J]. 陈志伟,官华忠,王晓方,董瑞霞,卓成海,毛大梅,潘润森,周元昌,吴为人. 生物工程学报. 2019(05)
[2]利用MAS技术培育水稻多抗、优质强恢复系桂恢663[J]. 刘驰,韦敏益,秦钢,张月雄,罗同平,马增凤,岑贞陆,陈远孟,李振经,黄大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2)
[3]优质高产广适两系杂交稻隆两优534的选育[J]. 符辰建,胡小淳,秦鹏,符星学,杨广,刘珊珊,杨远柱.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3)
[4]抗病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N632S的选育与应用[J]. 倪大虎,倪金龙,宋丰顺,李莉,王春连,赵开军,杨剑波. 杂交水稻. 2017(05)
[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N175的稻瘟病抗性[J]. 毛大梅,官华忠,王志赋,陈志伟,潘明,潘润森,周元昌,吴为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6]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不育系臻达A及其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J]. 董瑞霞,王洪飞,董练飞,周鹏,涂诗航,游晴如,廖发炼,黄庭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3)
[7]水稻两系不育系1892S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分子改良[J]. 宋丰顺,倪金龙,张爱芳,王春连,赵开军,李莉,倪大虎,杨剑波.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6)
[8]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良京作1号的稻瘟病抗性[J]. 向小娇,张建,郑天清,徐建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4)
[9]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分析及基因聚合抗性改良[J].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任洋.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2)
[10]7种水稻育种亲本对福建省稻瘟病菌的抗病性分析[J]. 杜宜新,石妞妞,阮宏椿,甘林,杨秀娟,陈福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2)
本文编号:3065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06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