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皱叶症发生特性及材料症级鉴定
发布时间:2021-03-28 17:23
两广等地大豆生产上遇到一种大豆皱叶症,这种皱叶症可在该地区同一个材料上成片发生,导致单株叶面积降低,影响大豆生产。为研究这种大豆皱叶症发生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皱叶症状稳定的华春10号和中黄320以及2018-2019年广西区试和南方区试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环境下的皱叶症变化,并利用皱叶指数进行皱叶症级材料鉴定。结果表明:大豆皱叶的发生受播种时期影响较小,苗期不表现皱叶,生长中期皱叶表现最为严重,后期有减轻的趋势。大豆皱叶症在不同年份年间遗传率98.37%,不同地点间遗传率为99.51%,皱叶指数高(高感)和不皱叶(免疫)的材料在多年间表现稳定,而皱叶指数中等的材料不同年份间变化较大。大豆皱叶症发生具有地域性,广西8个春大豆区试点中有4个点有皱叶发生,发生皱叶区域的皱叶比率有所不同,皱叶比率最高的为贺州,高感材料在发生皱叶症区域皱叶程度变化较小。2018-2019年广西春、夏大豆区试参试材料平均皱叶比率分别为50.00%和50.84%;2018-2019年南方春、夏大豆区试大豆皱叶比率均值分别为65.00%和100.00%。通过对材料皱叶指数分级,鉴定出2份...
【文章来源】:大豆科学. 2020,3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桂夏豆119皱叶症发生时叶片形态变化
大豆皱叶程度随播期变化较轻微(图2),9个播种期华春10号和中黄320两个大豆材料皱叶指数为75.00%~100.00%,2、9和10月3个播期的叶片皱叶程度较其它播期略轻。华春10号和中黄320两份材料的9个播期皱叶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12.20%和11.00%。2.3 不同生长时期大豆皱叶症严重程度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3份大豆品系对SMV抗性鉴定与分子标记检测[J].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吴倩,胡国玉,李杰坤. 分子植物育种. 2019(24)
[2]160份广西春大豆种质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5和SC18的抗性评价[J]. 唐向民,杨守臻,陈怀珠,孙祖东,蔡昭艳,智海剑,李凯,赖振光. 大豆科学. 2019(02)
[3]大豆抗细菌性斑疹病抗性鉴定以及抗病相关QTL定位[J]. 魏玮,张艳娇,李长育,王锦辉,孙宇峰,康青林,郭庆东,尹振功,常汇琳,蒋洪蔚,刘春燕,王囡囡,辛大伟,武小霞,陈庆山.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8)
[4]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研究进展[J]. 王大刚,李凯,智海剑.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6)
[5]抗大豆白粉病南方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J]. 李穆,刘念析,岳岩磊,江炳志,李秀平,年海. 大豆科学. 2016(02)
[6]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百粒重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J]. 张英虎,孟珊,贺建波,王宇峰,邢光南,赵团结,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2)
[7]大豆叶突变体abl-CT的发掘与特性分析[J]. 聂智星,代金英,吉家正,陈薇,赵团结.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1)
[8]大豆抗花叶病毒材料初步筛选及评价[J]. 陈文杰,梁江,钟开珍,韦清源,汤复跃,曾维英,陈渊. 大豆科学. 2012(04)
[9]一个大豆锈病新抗源的筛选与鉴定[J]. 单志慧,刘艳,巴红平,单连民,陈海峰,沙爱华,邱德珍,杨中路,陈水莲,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02)
[10]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J]. 申宏波,文景芝,苗兴芬,丁俊杰,顾鑫,郑天琪,马淑梅. 大豆科学. 2007(01)
本文编号:3105949
【文章来源】:大豆科学. 2020,3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桂夏豆119皱叶症发生时叶片形态变化
大豆皱叶程度随播期变化较轻微(图2),9个播种期华春10号和中黄320两个大豆材料皱叶指数为75.00%~100.00%,2、9和10月3个播期的叶片皱叶程度较其它播期略轻。华春10号和中黄320两份材料的9个播期皱叶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12.20%和11.00%。2.3 不同生长时期大豆皱叶症严重程度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3份大豆品系对SMV抗性鉴定与分子标记检测[J].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吴倩,胡国玉,李杰坤. 分子植物育种. 2019(24)
[2]160份广西春大豆种质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5和SC18的抗性评价[J]. 唐向民,杨守臻,陈怀珠,孙祖东,蔡昭艳,智海剑,李凯,赖振光. 大豆科学. 2019(02)
[3]大豆抗细菌性斑疹病抗性鉴定以及抗病相关QTL定位[J]. 魏玮,张艳娇,李长育,王锦辉,孙宇峰,康青林,郭庆东,尹振功,常汇琳,蒋洪蔚,刘春燕,王囡囡,辛大伟,武小霞,陈庆山.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8)
[4]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研究进展[J]. 王大刚,李凯,智海剑.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6)
[5]抗大豆白粉病南方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J]. 李穆,刘念析,岳岩磊,江炳志,李秀平,年海. 大豆科学. 2016(02)
[6]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百粒重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J]. 张英虎,孟珊,贺建波,王宇峰,邢光南,赵团结,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2)
[7]大豆叶突变体abl-CT的发掘与特性分析[J]. 聂智星,代金英,吉家正,陈薇,赵团结.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1)
[8]大豆抗花叶病毒材料初步筛选及评价[J]. 陈文杰,梁江,钟开珍,韦清源,汤复跃,曾维英,陈渊. 大豆科学. 2012(04)
[9]一个大豆锈病新抗源的筛选与鉴定[J]. 单志慧,刘艳,巴红平,单连民,陈海峰,沙爱华,邱德珍,杨中路,陈水莲,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02)
[10]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J]. 申宏波,文景芝,苗兴芬,丁俊杰,顾鑫,郑天琪,马淑梅. 大豆科学. 2007(01)
本文编号:3105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10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