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2018年广西早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1-04-07 14:27
  为了掌握广西水稻高温热害的变化规律特征,为水稻生产制定防灾减灾对策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利用广西89个气象观测站1958—2018年观测资料及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M-K突变分析和Morlet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探究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发生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1)1958—2018年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呈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发生低谷期,21世纪10年代为高发期;(2)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除重度高温热害外,轻、中度高温热害次数变化均有突变发生;(3)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存在18、32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变化,预计2018年之后广西早稻高温热害仍处于高发期;(4)高温热害高发区位于左、右江河谷,桂中盆地和西江—浔江—郁江等流域区域,沿海地区发生频次少于内陆。以上研究结论对实现水稻丰产稳产优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20,36(29)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1958—2018年广西早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


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平均发生次数(a)、平均发生天数(b)年际变化图

热害,次数,早稻,广西


采用Morlet小波对广西1958—2018年61年间早稻高温热害过程次数及总天数序列进行周期变化分析,小波序列变化等值线的闭合中心对应于高温热害偏多或偏少中心,能清楚地看到各周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小波方差图(图3~4)可看出,总次数和总持续天数呈现较为一致的周期变化规律,其方差值在18、32、40、52年左右时间尺度上出现峰值。结合小波实部时频分布等高线图,可见,在40年和52年时间尺度上,周期变化特征不明显。在32年时间尺度上存在较强的周期变化信号,出现了2个多发期和1个少发期。18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中,20世纪60—90年代周期变化明显,90年代后,小尺度的多少变化嵌套在大尺度的多少结构中,使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周期更为复杂。在不同尺度下分析,2018年之后高温次数均为继续升高的趋势,由此预计2018年后一个阶段为广西早稻高温热害高发期。2.4 早稻高温热害的精细化空间分布规律

早稻,广西,小波分析,次数


(1)从时间变化演变趋势看:1958—2018年间广西早稻高温热害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趋势不明显,年代起伏波动较大,平均发生次数和天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76次/10 a、0.336天/a。其中20世纪90年代发生高温热害次数和天数均最少,21世纪10年代最多。图4 广西早稻高温热害持续天数小波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南部地区6县(市)水稻高温热害灾损变化及应对策略[J]. 孙雯,王月.  广东农业科学. 2019(02)
[2]四川省水稻高温热害风险及灾损评估[J]. 陈超,庞艳梅,刘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4)
[3]青藏高原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 韩熠哲,马伟强,王炳赟,马耀明,田荣湘.  高原气象. 2017(06)
[4]近45年广西寒露风的时空变化特征[J]. 李艳兰,黄卓,谢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8)
[5]山东省东部地区1961-2014年极端气温变化[J]. 何祖明,赵景波.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2)
[6]海口市近60a气候变化研究[J]. 侯伟,马明明,胡德强,施思,官满元.  热带作物学报. 2016(10)
[7]广西气候变化事实[J]. 何洁琳,谢敏,黄卓,李艳兰,黄雪松,周美丽.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03)
[8]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变化特征[J]. 罗红磊,何洁琳,李艳兰,黄雪松.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01)
[9]南昌高温逼熟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J]. 冯敏玉,祝必琴,雷俊,朱建章,刘文英.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3)
[10]广西稻飞虱发生等级的时空变化特征[J]. 何慧,何燕,孟翠丽,龙梦玲,谢茂昌,李玉红.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2)



本文编号:3123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123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