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山区稻飞虱自然为害水稻损失及防治阈值探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10:00
  为了探索赣南山区稻飞虱自然为害水稻特性以及防治阈值,开展了不同年份稻飞虱自然为害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赣南山区水稻生产中稻飞虱轻中度发生季节,充分利用稻飞虱自然死亡,稻田生态系统的天敌极明显寄生捕食稻飞虱;水稻具有极明显自然调控补偿功能,可免用农药弃治。当重度发生季节的虫口密度超过防治阈值,即百丛虫口数达3 105只以上时,则考虑用农药防治。 

【文章来源】:基层农技推广. 2020,8(04)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田间管理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稻飞虱虫口密度、减退率及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
    2.2 各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2.3 各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评价[J]. 黄水金,陈琼,马辉刚,秦文婧,傅强,罗举,秦厚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01)
[2]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耐虫特性研究[J]. 陈建明,俞晓平,程家安.  作物学报. 2009(05)
[3]稻田生境调节和捕食性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J]. 张文庆,张古忍,古德祥.  生态学报. 1998(03)
[4]自然天敌的长期保护利用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J]. 张文庆,张古忍,古德祥,林祖源,黄耀辉,谢考祥,杨坚,林宪德.  植物保护学报. 1996(02)
[5]温度对褐飞虱种群调控作用研究[J]. 祝树德,陆自强,杭杉保,徐海.  华东昆虫学报. 1994(01)
[6]早稻穗期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J]. 叶正襄,秦厚国,黄荣华,李华.  中国水稻科学. 1993(01)
[7]不同湿度下白背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J]. 叶正襄,秦厚国,黄荣华.  植物保护学报. 1992(04)
[8]稻飞虱为害损失率测定的研究[J]. 首章北,龚慧青.  昆虫知识. 1985(06)



本文编号:3135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135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