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6—1911年华北饥荒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灾害、收成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4-29 04:40
  基于历史文献中的饥荒记载,提取1736—1911年176年华北境内饥荒事件2 950县次,根据饥荒严重程度等级,以加权平均法重建逐年饥荒指数序列,将其与同期气候变化、水旱灾害和粮食收成情况进行时空对比,结论如下:温度、降水与歉收、饥荒呈显著负相关,旱灾与歉收、饥荒的相关关系较水灾更为显著;回归分析显示歉收和饥荒对于旱灾的敏感性随清朝统治的衰落急剧上升,反映有效的社会应对有利于减少歉收和饥荒发生;核密度分析显示饥荒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汾河谷地、河南中南部以及冀鲁豫交界处,与旱灾、歉收的空间对应关系较好,但河南中南部饥荒多发还可能与当地特殊的社会经济脆弱性有关。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影响机制的科学认识,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历史饥荒的发生机制,并完善气候变化影响在社会系统中的传递路径。 

【文章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数据与方法
    2.1 饥荒指数序列重建
    2.2 气候、灾害、收成序列
    2.3 核密度估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饥荒指数序列变化特征
    3.2 气候、灾害、收成对饥荒的影响
    3.3 灾害、歉收、饥荒多发区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应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方志的1736-1911年华北秋粮丰歉指数序列重建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 萧凌波,闫军辉.  地理学报. 2019(09)
[2]清代华北蝗灾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旱灾害的关系[J]. 萧凌波.  古地理学报. 2018(06)
[3]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百年研究态势分析[J]. 曲建升,肖仙桃,曾静静.  地球科学进展. 2018(11)
[4]冷暖-丰歉-饥荒-农民起义:基于粮食安全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在中国社会系统中的传递[J]. 方修琦,苏筠,尹君,滕静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6)
[5]历史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的社会经济等级序列重建方法探讨[J]. 方修琦,苏筠,尹君,魏柱灯,郑景云,罗玉洪.  第四纪研究. 2014(06)
[6]中国西汉—清代饥荒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J]. 滕静超,苏筠,方修琦.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04)
[7]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 魏柱灯,方修琦,苏筠,萧凌波.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3)
[8]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过程与机理[J]. 方修琦,郑景云,葛全胜.  地理科学. 2014(11)
[9]清代华北地区冬半年温度变化重建与分析[J]. 闫军辉,葛全胜,郑景云.  地理科学进展. 2012(11)
[10]华北1743-1744年与1876-1878年旱灾中的政府粮食调度与社会后果对比[J]. 萧凌波,黄欢,魏柱灯.  灾害学. 2012(01)



本文编号:3166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166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