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应用基础
发布时间:2021-05-26 20:34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属于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极为广泛。由该菌引起的菌核病是我国油菜的最重要病害,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菌核病高抗的植物材料匮乏,农业防治费时费力且因为该菌产生菌核而效果不佳,而化学农药防治则易产生抗药性和环境问题。因此,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本研究以核盘菌为靶标筛选有效的拮抗菌,分析其抑制核盘菌生长的作用机制及对油菜抗病性和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研制新的抗菌核病生防制剂提供潜在的菌种资源和应用基础。获得的结果如下:(1)筛选获得一批核盘菌拮抗菌。从油菜根围和核盘菌菌核分离出细菌590株,真菌75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从中筛选出核盘菌的拮抗菌45株,其中细菌35株,真菌10株。35株拮抗细菌中无菌滤液对核盘菌有抑制作用的有28株,其中24株生防菌的拮抗作用能连续10代以上稳定遗传。经离体叶片和盆栽整株油菜上防效的反复检测,防效高且稳定的有6株,分别是S4、S5、S6、S7、S10和S14。其中菌株S4、S5和S6的防效最好,盆栽整株油菜上防效均稳定在81%以上,最高达97%。(2)鉴定明确7株拮抗菌。拮抗...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油菜的生产概况及其重要性
1.2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
1.2.1 油菜菌核病菌
1.2.2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
1.2.3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1.3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油菜菌核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及种植
2.1.2 供试病原菌
2.1.3 供试培养基与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潜在核盘菌拮抗菌的分离
2.2.2 核盘菌拮抗菌的筛选
2.2.3 核盘菌拮抗菌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潜在核盘菌拮抗菌的分离纯化
2.3.2 核盘菌拮抗菌的筛选
2.3.3 核盘菌拮抗菌的鉴定
2.4 讨论
第三章 油菜菌核病菌拮抗菌的应用基础
3.1 材料
3.1.1 植物材料及种植
3.1.2 供试病原菌物
3.1.3 供试培养基与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拮抗菌代谢产物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分析
3.2.2 拮抗菌对油菜抗病性的影响
3.2.3 拮抗菌对油菜的促生长作用分析
3.2.4 拮抗菌的定殖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拮抗菌S4、S5和S6代谢产物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
3.3.2 拮抗菌S4、S5和S6对油菜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3.3.3 拮抗菌S4、S5和S6对油菜的促生长作用
3.3.4 拮抗菌S6影响油菜根生长和抗病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3.3.5 带筛选标记拮抗菌的构建尝试
3.4 讨论
第四章 全文小结与展望
4.1 全文小结
4.2 创新点
4.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拮抗菌株16S rDNA序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seP基因对蜡样芽胞杆菌0-9菌株生物薄膜形成和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影响[J]. 黄秋斌,许玉彬,童琰,王淼,张颖,王刚. 植物保护学报. 2014(02)
[2]抗TMV生防菌YNLP-2的筛选与鉴定[J]. 王盼,杨金广,申莉莉,钱玉梅,翟熙伦,毕建华,王升平,王凤龙. 植物保护. 2013(03)
[3]内生细菌JH-10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J]. 孙正祥,王丰,莫春侨,张长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4]无花果内生菌WHG1及其胞外蛋白的分离鉴定和抗菌作用的研究[J]. 张鑫,张凤英,陈卫平. 中国食品学报. 2012(06)
[5]油菜菌核病生防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J]. 薛鹏琦,刘芳,乔俊卿,伍辉军,冯致科,高学文. 植物保护学报. 2011(02)
[6]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J]. 朱小惠,陈小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5)
[7]油菜菌核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病作用研究[J]. 高小宁,陈金艳,黄丽丽,乔宏萍,韩青梅,康振生. 农药学学报. 2010(02)
[8]我国油菜生产形势分析及科研对策研究[J]. 陈兆波,余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02)
[9]油菜根圈枯草芽孢杆菌Tu-100抗真菌范围和防治作用[J]. 江木兰,赵瑞,胡小加,万霞,张银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03)
[10]杂交水稻种子固有细菌群落多样性探究[J]. 刘琳,刘洋,宋未. 生物技术通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菌龄对核盘菌致病性的影响及植物抗核盘菌分子机制[D]. 王继鹏.浙江大学 2015
[2]根际有益芽孢杆菌N11及SQR9与植物根系的互作研究[D]. 张楠.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SQR 9微生物有机肥防治黄瓜土传枯萎病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 曹云.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木质素合成调控及其与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和抗倒伏性关系研究[D]. 杨向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草酸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与寄主植物互作中的生物学作用[D]. 李双胜.浙江大学 2013
[2]MSI-99m基因转化油菜及其转基因植株抗病性分析[D]. 桑雪莲.南京农业大学 2013
[3]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QTL定位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 马田田.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农杆菌转化Bt和抗菌肽融合基因获得转基因油菜的研究[D]. 韩伟.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7024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油菜的生产概况及其重要性
1.2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
1.2.1 油菜菌核病菌
1.2.2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
1.2.3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1.3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油菜菌核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及种植
2.1.2 供试病原菌
2.1.3 供试培养基与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潜在核盘菌拮抗菌的分离
2.2.2 核盘菌拮抗菌的筛选
2.2.3 核盘菌拮抗菌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潜在核盘菌拮抗菌的分离纯化
2.3.2 核盘菌拮抗菌的筛选
2.3.3 核盘菌拮抗菌的鉴定
2.4 讨论
第三章 油菜菌核病菌拮抗菌的应用基础
3.1 材料
3.1.1 植物材料及种植
3.1.2 供试病原菌物
3.1.3 供试培养基与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拮抗菌代谢产物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分析
3.2.2 拮抗菌对油菜抗病性的影响
3.2.3 拮抗菌对油菜的促生长作用分析
3.2.4 拮抗菌的定殖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拮抗菌S4、S5和S6代谢产物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
3.3.2 拮抗菌S4、S5和S6对油菜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3.3.3 拮抗菌S4、S5和S6对油菜的促生长作用
3.3.4 拮抗菌S6影响油菜根生长和抗病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3.3.5 带筛选标记拮抗菌的构建尝试
3.4 讨论
第四章 全文小结与展望
4.1 全文小结
4.2 创新点
4.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拮抗菌株16S rDNA序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seP基因对蜡样芽胞杆菌0-9菌株生物薄膜形成和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影响[J]. 黄秋斌,许玉彬,童琰,王淼,张颖,王刚. 植物保护学报. 2014(02)
[2]抗TMV生防菌YNLP-2的筛选与鉴定[J]. 王盼,杨金广,申莉莉,钱玉梅,翟熙伦,毕建华,王升平,王凤龙. 植物保护. 2013(03)
[3]内生细菌JH-10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J]. 孙正祥,王丰,莫春侨,张长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4]无花果内生菌WHG1及其胞外蛋白的分离鉴定和抗菌作用的研究[J]. 张鑫,张凤英,陈卫平. 中国食品学报. 2012(06)
[5]油菜菌核病生防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J]. 薛鹏琦,刘芳,乔俊卿,伍辉军,冯致科,高学文. 植物保护学报. 2011(02)
[6]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J]. 朱小惠,陈小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5)
[7]油菜菌核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病作用研究[J]. 高小宁,陈金艳,黄丽丽,乔宏萍,韩青梅,康振生. 农药学学报. 2010(02)
[8]我国油菜生产形势分析及科研对策研究[J]. 陈兆波,余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02)
[9]油菜根圈枯草芽孢杆菌Tu-100抗真菌范围和防治作用[J]. 江木兰,赵瑞,胡小加,万霞,张银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03)
[10]杂交水稻种子固有细菌群落多样性探究[J]. 刘琳,刘洋,宋未. 生物技术通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菌龄对核盘菌致病性的影响及植物抗核盘菌分子机制[D]. 王继鹏.浙江大学 2015
[2]根际有益芽孢杆菌N11及SQR9与植物根系的互作研究[D]. 张楠.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SQR 9微生物有机肥防治黄瓜土传枯萎病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 曹云.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木质素合成调控及其与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和抗倒伏性关系研究[D]. 杨向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草酸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与寄主植物互作中的生物学作用[D]. 李双胜.浙江大学 2013
[2]MSI-99m基因转化油菜及其转基因植株抗病性分析[D]. 桑雪莲.南京农业大学 2013
[3]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QTL定位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 马田田.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农杆菌转化Bt和抗菌肽融合基因获得转基因油菜的研究[D]. 韩伟.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7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2070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