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菌生防菌的筛选
发布时间:2022-07-08 12:42
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能够在水稻孕穗期特异侵染水稻花丝产生稻曲球,造成大量相邻的小花不结实,导致水稻严重减产;同时稻曲球含有大量真菌毒素,严重影响稻米的食用安全。稻曲球的外围可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有时还会产生一至数个菌核。最近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菌核可安全越冬,并成为来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因此,菌核应作为防治稻曲病的重要作用对象之一。本实验对稻曲病菌菌核的萌发过程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分别筛选了抑制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及降解菌核的生防菌,对作用机制也进行了一些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在实验中筛选到的一株对稻曲病菌具有潜在抑制作用的细菌,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及blast分析的结果显示该菌为芽孢杆菌。对峙培养实验结果证实该芽孢杆菌及其无菌滤液对稻曲病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芽孢杆菌无菌滤液的浓度增大,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也不断增强;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会逐渐减弱。对田间防效进行了初步测定,但仍需要进一步验证。2.通过室内菌核的萌发及室外田间环境的模拟,发现菌核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如果将萌发的菌核长期放在黑暗条件下,萌发的菌丝会出...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稻曲病在国内外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
1.1.1 稻曲病在国内外的发生
1.1.2 稻曲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1.1.3 稻曲毒素
1.2 稻曲病菌分类地位和的生物学特性
1.2.1 稻曲病菌的分类地位
1.2.2 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1.3 稻曲病菌的侵染
1.3.1 稻曲病菌系统侵染与局部侵染
1.3.2 侵染过程
1.3.3 营养方式
1.3.4 稻曲病的转主寄主
1.4 稻曲病的接种及发病过程
1.5 稻曲病菌菌核的形成、萌发及在生活史中的作用
1.5.1 菌核的形成
1.5.2 菌核的萌发
1.6 稻曲病的防治措施
1.6.1 农业防治
1.6.2 化学防治
1.6.3 生物防治
1.6.4 利用生防菌防治稻曲病害的研究
第二章 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分泌物对稻曲病菌的拮抗作用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拮抗菌的鉴定
2.2.2 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的菌株对稻曲病菌的抑制情况
2.2.3 拮抗菌株分泌物对稻曲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2.2.4 田间效果测定
2.3 实验结果
2.3.1 拮抗菌的鉴定结果
2.3.2 对峙培养结果
2.3.3 拮抗菌株分泌物对稻曲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2.3.4 田间试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稻曲病菌菌核降解菌的筛选和防效测定
3.1 菌核萌发的长期观察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对稻曲病菌菌核萌发情况的观察
3.1.4 讨论
3.2 逆境条件下稻曲病菌休眠状态的形成
3.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2 实验结果
3.2.3 讨论
3.3 降解稻曲病菌菌核的生防菌的筛选与降解机制分析
3.3.1 材料和方法
3.3.2 结果和分析
3.3.3 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57050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稻曲病在国内外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
1.1.1 稻曲病在国内外的发生
1.1.2 稻曲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1.1.3 稻曲毒素
1.2 稻曲病菌分类地位和的生物学特性
1.2.1 稻曲病菌的分类地位
1.2.2 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1.3 稻曲病菌的侵染
1.3.1 稻曲病菌系统侵染与局部侵染
1.3.2 侵染过程
1.3.3 营养方式
1.3.4 稻曲病的转主寄主
1.4 稻曲病的接种及发病过程
1.5 稻曲病菌菌核的形成、萌发及在生活史中的作用
1.5.1 菌核的形成
1.5.2 菌核的萌发
1.6 稻曲病的防治措施
1.6.1 农业防治
1.6.2 化学防治
1.6.3 生物防治
1.6.4 利用生防菌防治稻曲病害的研究
第二章 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分泌物对稻曲病菌的拮抗作用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拮抗菌的鉴定
2.2.2 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的菌株对稻曲病菌的抑制情况
2.2.3 拮抗菌株分泌物对稻曲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2.2.4 田间效果测定
2.3 实验结果
2.3.1 拮抗菌的鉴定结果
2.3.2 对峙培养结果
2.3.3 拮抗菌株分泌物对稻曲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2.3.4 田间试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稻曲病菌菌核降解菌的筛选和防效测定
3.1 菌核萌发的长期观察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对稻曲病菌菌核萌发情况的观察
3.1.4 讨论
3.2 逆境条件下稻曲病菌休眠状态的形成
3.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2 实验结果
3.2.3 讨论
3.3 降解稻曲病菌菌核的生防菌的筛选与降解机制分析
3.3.1 材料和方法
3.3.2 结果和分析
3.3.3 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57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5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