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散薯内生真菌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农药活性物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9 15:30
  本文研究了从药用植物血散薯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的农药活性物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和滤纸药膜法,以该菌株发酵产物粗提物、三种极性溶剂提取物和水层进行抑菌活性和抗虫活性测定。基于活性追踪分离,对石油醚层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并采用薄层色谱法、硅胶柱色谱法和溶剂重结晶法对活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质谱(MS)、~1H NMR、13C NMR及相关文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价。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P.igniaria Stdif10发酵产物粗提物对辣椒炭疽病菌、水稻胡麻叶斑病菌、茶轮斑病菌、甘蓝黑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烟草黑胫病菌、玉米大斑病菌、金橘砂皮病菌和贡柑链格孢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粗提物对于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值介于0.212 1~0.507 9 mg/mL,对金橘砂皮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通过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了粗提物对产气肠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
        1.1.1 植物内生真菌的定义
        1.1.2 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1.1.3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功能多样性
    1.2 血散薯及其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思路、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内生真菌
        2.1.2 供试病原菌
        2.1.3 供试昆虫
        2.1.4 主要的培养基
        2.1.5 主要药品和试剂
        2.1.6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方法
        2.2.1 内生真菌的活化与发酵培养
        2.2.2 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提取制备
        2.2.3 发酵产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物生物活性测定
        2.2.4 活性物质的分离
        2.2.5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6 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粗提物生物活性
        3.1.1 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3.1.2 对10种动物病原细菌的抑制效果
        3.1.3 抗虫活性
    3.2 内生真菌不同溶剂萃取物生物活性
        3.2.1 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3.2.2 对10种动物病原细菌的抑制效果
        3.2.3 抗虫活性
    3.3 内生真菌P.igniaria Stdif10 生物活性成分分离
        3.3.1 洗脱剂的确定及活性段的分离
        3.3.2 活性段中化合物的分离
    3.4 化合物结构的初步鉴定
    3.5 化合物生物活性
        3.5.1 3号馏分中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3.5.2 Xss-1和5号馏分中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3.5.3 化合物室内毒力
4 讨论
    4.1 内生真菌P.igniaria Stdif10 发酵产物粗提取及其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抗虫活性
    4.2 P.igniaria Stdif10 发酵产物的石油醚层萃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
    4.3 化合物的抗菌活性
    4.4 化合物室内毒力测定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5.3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682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82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