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稻水象甲传播、扩散及防控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18:41
本文通过对新疆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的遗传分化状况、传播扩散规律及防控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符合新疆水稻生产实际的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技术,以期将化学农药用量控制在最低限度,持续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与扩散,最终为新疆绿色稻米的安全生产提出技术参考。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RAPD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新疆及我国北方典型稻区7个地理种群稻水象甲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种群多样性最低(H:0.2106,PPB:46.8%,I:0.3239),黑龙江阿城多样性最高(H:0.3006,PPB:62.6%,I:0.4450)。UPGMA聚类结果显示:吉林公主岭市、河北唐山市、黑龙江阿城市、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及霍城县5个地理种群形成第一个聚类,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和新疆五家渠市则形成第二个聚类;表明新疆稻区稻水象甲可能存在不同来源,其中,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及霍城县的地理种群来源于黑龙江省可能性较大,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和新疆五家渠市两个地理种群来源于我国其他稻水象甲发生区。从发生时间顺序上看...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起源与分布
1.2 稻水象甲传播和扩散研究进展
1.2.1 国外的传播和扩散
1.2.2 国内的传播和扩散
1.3 综合防控
1.3.1 防治指标
1.3.2 生物药剂防治
1.3.3 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研究
1.4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RAPD分子标记稻水象甲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稻水象甲DNA提取
2.1.3 RAPD标记
2.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RAPD引物筛选及PCR扩增结果
2.2.2 稻水象甲各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
2.2.3 稻水象甲地理种群的聚类分析
2.3 结论
2.4 讨论 第三章 稻水象甲越冬后种群田间扩散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移栽期越冬后稻水象甲田间消长时空动态比较
3.2.2 同一移栽期越冬代成虫的取食斑数比较
3.2.3 不同移栽期越冬后成虫扩散距离比较
3.2.4 不同移栽期越冬后成虫种群分布与扩散距离的拟合模型
3.3 结论
3.4 讨论 第四章 稻水象甲绿色防控研究
4.1 稻水象甲的防治指标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结论
4.1.4 讨论
4.2 稻水象甲室内药剂筛选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结论
4.2.4 讨论
4.3 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稻水象甲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结论
4.3.4 讨论 第五章 稻水象甲防控技术集成
5.1 稻水象甲疫情监测技术
5.1.1 非疫区疫情监测技术
5.1.2 疫区疫情监测技术
5.2 非疫区稻水象甲应急封锁防控技术
5.2.1 加强检疫
5.2.2 稻水象甲应急封锁防控技术
5.3 疫区稻水象甲防控技术
5.3.1 农业防治
5.3.2 物理防治
5.3.3 生物防治
5.3.4 环境友好型化学防治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林市植保无人机应用中的难题破解思考与建议[J]. 黄家善. 中国植保导刊. 2016(08)
[2]伊犁河谷地区越冬后稻水象甲种群田间扩散规律的研究[J]. 王小武,丁新华,吐尔逊,关志坚,何江,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2016(03)
[3]植保无人机,或将成为推动农业植保升级的“蒸汽机”[J]. 高云飞. 中国农村科技. 2016(04)
[4]不同球孢白僵菌株毒杀稻水象甲成虫的效果分析[J]. 王鹏,司怀军,吴家和. 生物学杂志. 2016(01)
[5]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稻水象甲遗传多样性研究[J]. 柳青,李燕,王德海,罗嵘,土小佳,黄钰淼,傅杨,陈国华.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1)
[6]贵州稻水象甲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J]. 狄雪塬,杨茂发,徐进,严斌,韩畅,吉永权,黎行. 应用昆虫学报. 2015(06)
[7]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对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J]. 徐进,杨茂发,狄雪塬,师沛琼,邹晓.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4)
[8]TH80-1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J]. 荀栋,张兢,何可佳,杨浩娜,刘洋,曹佳,周庆.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8)
[9]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J]. 青海农技推广. 2015(02)
[10]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J]. 杨益军. 农药市场信息. 2015 (13)
博士论文
[1]基于微卫星DNA标记的马铃薯桃蚜不同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 刘永刚.甘肃农业大学 2010
[2]稻水象甲G蛋白α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和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D]. 康桂娟.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新疆伊犁河谷稻水象甲种群扩张及迁飞影响因子研究[D]. 王刚.石河子大学 2014
[2]稻水象甲本地扩散及其与栖境质量的关系[D]. 蔡雪涛.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04019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起源与分布
1.2 稻水象甲传播和扩散研究进展
1.2.1 国外的传播和扩散
1.2.2 国内的传播和扩散
1.3 综合防控
1.3.1 防治指标
1.3.2 生物药剂防治
1.3.3 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研究
1.4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RAPD分子标记稻水象甲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稻水象甲DNA提取
2.1.3 RAPD标记
2.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RAPD引物筛选及PCR扩增结果
2.2.2 稻水象甲各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
2.2.3 稻水象甲地理种群的聚类分析
2.3 结论
2.4 讨论 第三章 稻水象甲越冬后种群田间扩散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移栽期越冬后稻水象甲田间消长时空动态比较
3.2.2 同一移栽期越冬代成虫的取食斑数比较
3.2.3 不同移栽期越冬后成虫扩散距离比较
3.2.4 不同移栽期越冬后成虫种群分布与扩散距离的拟合模型
3.3 结论
3.4 讨论 第四章 稻水象甲绿色防控研究
4.1 稻水象甲的防治指标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结论
4.1.4 讨论
4.2 稻水象甲室内药剂筛选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结论
4.2.4 讨论
4.3 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稻水象甲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结论
4.3.4 讨论 第五章 稻水象甲防控技术集成
5.1 稻水象甲疫情监测技术
5.1.1 非疫区疫情监测技术
5.1.2 疫区疫情监测技术
5.2 非疫区稻水象甲应急封锁防控技术
5.2.1 加强检疫
5.2.2 稻水象甲应急封锁防控技术
5.3 疫区稻水象甲防控技术
5.3.1 农业防治
5.3.2 物理防治
5.3.3 生物防治
5.3.4 环境友好型化学防治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林市植保无人机应用中的难题破解思考与建议[J]. 黄家善. 中国植保导刊. 2016(08)
[2]伊犁河谷地区越冬后稻水象甲种群田间扩散规律的研究[J]. 王小武,丁新华,吐尔逊,关志坚,何江,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2016(03)
[3]植保无人机,或将成为推动农业植保升级的“蒸汽机”[J]. 高云飞. 中国农村科技. 2016(04)
[4]不同球孢白僵菌株毒杀稻水象甲成虫的效果分析[J]. 王鹏,司怀军,吴家和. 生物学杂志. 2016(01)
[5]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稻水象甲遗传多样性研究[J]. 柳青,李燕,王德海,罗嵘,土小佳,黄钰淼,傅杨,陈国华.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1)
[6]贵州稻水象甲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J]. 狄雪塬,杨茂发,徐进,严斌,韩畅,吉永权,黎行. 应用昆虫学报. 2015(06)
[7]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对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J]. 徐进,杨茂发,狄雪塬,师沛琼,邹晓.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4)
[8]TH80-1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J]. 荀栋,张兢,何可佳,杨浩娜,刘洋,曹佳,周庆.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8)
[9]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J]. 青海农技推广. 2015(02)
[10]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J]. 杨益军. 农药市场信息. 2015 (13)
博士论文
[1]基于微卫星DNA标记的马铃薯桃蚜不同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 刘永刚.甘肃农业大学 2010
[2]稻水象甲G蛋白α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和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D]. 康桂娟.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新疆伊犁河谷稻水象甲种群扩张及迁飞影响因子研究[D]. 王刚.石河子大学 2014
[2]稻水象甲本地扩散及其与栖境质量的关系[D]. 蔡雪涛.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04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70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