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亲水凝胶包覆除草剂的药效及其在玉米—土壤体系中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01 19:31
化学农药是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其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引发了令人关注的生态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农药减量增效”已经成为我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战略需求之一。针对目前使用量大面广的农药品种进行剂型改良和新的施用方法开发,已经成为“农药减量增效”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这有助于在确保药效的同时降低农药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乙草胺和莠去津是我国玉米田中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本实验室前期通过亲水凝胶包覆(Hydrogel Encapsulated,HGE)技术,制备获得了乙草胺和莠去津新剂型,即HGE-乙草胺和HGE-莠去津。为探究上述两种除草剂新剂型的药效及其在玉米-土壤体系中行为,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拌土法将HGE-乙草胺和HGE-莠去津分别施到种植靶标杂草的土壤中,考察两者的除草活性;同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别比较了 HGE-14C-乙草胺和HGE-14C-莠去津与对应原药(14C-乙草胺和14C-莠去津)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残留分布和生物富集的异同性,以及HGE-14C-乙草胺和HGE-14C-莠去津与原药在土壤中的可提...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术语与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农药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化学农药的环境行为研究
2 农药缓释的新剂型研究
2.1 物理型缓释剂
2.2 化学型缓释剂
3 亲水凝胶包覆型农药的研究进展
3.1 亲水凝胶的概述
3.2 亲水凝胶包覆型农药
4 乙草胺和莠去津的环境行为研究
4.1 乙草胺的环境行为
4.2 莠去津的环境行为
5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亲水凝胶包覆乙草胺的药效及在玉米-土壤中行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HGE-乙草胺对杂草的生长抑制效应
2.2 HGE-14C-乙草胺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及生物富集
2.3 土壤可提态残留和结合残留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HGE-乙草胺对杂草的生长抑制效应
3.2 HGE-14C-乙草胺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转运
3.3 HGE-14C-乙草胺在土壤可提态残留和结合残留变化规律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亲水凝胶包覆莠去津的药效及在玉米-土壤中行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HGE-莠去津对杂草的生长抑制效应
2.3 HGE-14C-莠去津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及生物富集
2.4 土壤可提态残留和结合残留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HGE-莠去津对杂草的生长抑制效应
3.2 HGE-14C-莠去津在玉米苗体内吸收转运
3.3 HGE-14C-莠去津在土壤可提态残留和结合残留变化规律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945196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术语与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农药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化学农药的环境行为研究
2 农药缓释的新剂型研究
2.1 物理型缓释剂
2.2 化学型缓释剂
3 亲水凝胶包覆型农药的研究进展
3.1 亲水凝胶的概述
3.2 亲水凝胶包覆型农药
4 乙草胺和莠去津的环境行为研究
4.1 乙草胺的环境行为
4.2 莠去津的环境行为
5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亲水凝胶包覆乙草胺的药效及在玉米-土壤中行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HGE-乙草胺对杂草的生长抑制效应
2.2 HGE-14C-乙草胺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及生物富集
2.3 土壤可提态残留和结合残留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HGE-乙草胺对杂草的生长抑制效应
3.2 HGE-14C-乙草胺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转运
3.3 HGE-14C-乙草胺在土壤可提态残留和结合残留变化规律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亲水凝胶包覆莠去津的药效及在玉米-土壤中行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HGE-莠去津对杂草的生长抑制效应
2.3 HGE-14C-莠去津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及生物富集
2.4 土壤可提态残留和结合残留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HGE-莠去津对杂草的生长抑制效应
3.2 HGE-14C-莠去津在玉米苗体内吸收转运
3.3 HGE-14C-莠去津在土壤可提态残留和结合残留变化规律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945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94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