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氮沉降对荆条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图文】:
图 1 样地设计示意图Fig 1 Sample plot diagram的测定定开始,每半个月记录一次荆条幼苗生长指标。包括株高测量仪器有卷尺、游标卡尺。量:每个处理选取长势均衡的 10 株幼苗,每株幼苗选仪对叶片形态进行扫描测量。得到叶片长度(LL)、宽度量:实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选取 5 株幼苗,将其根系完整然后放入 WinRHIZO 2007 根系扫描仪,使根系完全铺扫描的图片导入 WinRHIZO 2007 植物根系分析系统,、根体积等指标。结合生物量可计算比根长、比表面积
different sampling time施氮量(X1)、种植时间(X2)与荆条株高、基径、叶片数、冠幅、叶面积、叶片POD、SOD、MDA活性(Y)的抛物面模型(非线性)拟合三维图结果如图7所示。在施氮量与种植时间的共同影响下,荆条株高、基径与冠幅的发育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实验后期施高氮时达到峰值;叶片数与叶面积发展趋势相似,峰值出现于实验后期施中氮量时期;叶片POD活性表现为随种植时间与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峰值出现于实验后期施高氮量时期;SOD活性在施氮量与种植时间的共同影响下变化趋势呈波浪型,最高值出现于实验后期施低氮时期,最低值出现于实验前期施高氮时期;叶片MDA含量变化表现为随施氮量与种植时间的升高而降低,在实验中期施中氮量时期达到最低值,,峰值出现于实验前期的对照组。综合分析,实验后期施中、高氮量时对荆条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5 结论与讨论5.1 结论本文选取太行山南麓地区典型灌木物种—荆条为实验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添加氮素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迪;王晓洁;张凯;康峰峰;何念鹏;侯继华;;模拟氮沉降对五角枫幼苗生长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2 李春燕;徐雯;刘立伟;杨景;朱新开;郭文善;;低温条件下拔节期小麦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7期
3 陈晓光;丁艳锋;唐忠厚;魏猛;史新敏;张爱君;李洪民;;氮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4期
4 李洪娜;许海港;任饴华;丁宁;姜翰;姜远茂;;不同施氮水平对矮化富士苹果幼树生长、氮素利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5期
5 彭礼琼;金则新;王强;;模拟氮沉降对夏蜡梅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4年04期
6 胡红玲;张健;胡庭兴;涂利华;泮永祥;曾凡明;陈洪;吴秀华;;不同施氮水平对巨桉幼树耐旱生理特征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4年01期
7 李秋玲;肖辉林;曾晓舵;冯乙晴;莫江明;;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12期
8 张卫强;肖辉林;殷祚云;曾晓舵;黄美艳;冯乙晴;张毅龙;;模拟氮沉降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12期
9 韩春永;;荆条的繁殖及应用[J];河北林业;2013年08期
10 黄益宗;隋立华;;臭氧污染胁迫下植物的抗氧化系统调节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方宝华;滕振宁;刘洋;张玉烛;;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响应曲线及其模型拟合[A];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7年
2 宋桂龙;韩烈保;王小蓓;王英宇;孟强;;不同立地条件下野生荆条与胡枝子根系生长特性比较研究[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彩霞;杉木幼林土壤微生物对氮沉降的响应及固氮菌株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2 高强;模拟氮沉降和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木荷林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闫娟;氮素对欧美杨苗木光合及养分利用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丁文娟;氮沉降对麻栎和刺槐的生理生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琳杰;太行山区荆条灌木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齐鹏程;川西北高寒沙地四种适生植物根际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及酶活性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梁政;模拟氮沉降对瓦屋山次生常绿阔叶林不同凋落物组分输入量和养分归还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杨文卿;施氮对荆条灌丛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曹艺;城市园林植物对夜间光照的生理生态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董果;太行山南麓荆条灌丛土壤氮磷空间变化特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7 蒋思思;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陶欣桐;氮沉降及混合型酸雨胁迫对亚热带典型树种光合、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9 李明月;氮沉降和干旱对木荷幼苗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潘超峰;模拟氮沉降和凋落物组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4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1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