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林区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图文】:
拔)、郁闭度、样地及周围主要环境特用网格法将样地均匀划分为 5 m×5 m 的木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树种、树高于树高不足 1.3 m 的仅记录其种名和树平均木(3-5 株),利用生长锥钻取年过程,并记录树种信息和年轮代码。,在乔木调查的 36 个样方内选择 10 个方设置方法见图 2.1 所示),调查内容因子。
图 2.2 样地分布图Fig.2.2 Sample distributions序列的划分与演替阶段的计算有研究成果和文献,考虑水分状况和地型条件对次生演替的影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主要植被种类分布产生差异,对长白山红序列(中生序列、旱生序列和湿生序列)进行了重新梳理。各部分优势植物及立地列于下表(表 2.1;植物拉丁名见附录,,同)。表 2.1 各演替序列优势种及立地统计表2.1 Dominant species and site statistics for each succession sequenc列 各层片优势种 立地列蒙古栎、黑桦,兴安杜鹃、胡枝子 阳坡、半阳坡,坡榛、羊胡子薹草、山萝花等 山脊,坡度>2紫椴、风桦,卫矛、山楂叶悬钩子 半阳、半阴、阴坡
【学位授予单位】: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莉;张国权;萨喜雅尔图;于洋;唐庆明;;凉水原始阔叶红松林与白桦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植物研究;2015年06期
2 魏强;凌雷;张广忠;柴春山;王多锋;陶继新;薛睿;;兴隆山森林群落不同演替阶段优势乔木种群结构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3 张连金;惠刚盈;孙长忠;;天然红松阔叶林径级结构模拟[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4 翁东明;郭瑞;张宏伟;程樟峰;田云;余晶晶;王月霞;刘金亮;;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年05期
5 徐丽娜;金光泽;;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J];生物多样性;2012年04期
6 巨天珍;王彦;任海峰;姚晶晶;王蒙;孟凡涛;王继伟;;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生林分类、排序及演替[J];生态学杂志;2012年01期
7 邵芳丽;余新晓;宋思铭;赵阳;;天然杨-桦次生林空间结构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11期
8 郭利平;姬兰柱;王珍;王智轩;;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9 夏富才;赵秀海;潘春芳;汪金松;倪瑞强;王蕾;何怀江;;长白山白桦林空间结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02期
10 夏富才;赵秀海;潘春芳;贾玉珍;汪金松;;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范玮熠;子午岭森林群落特征及主要建群种更新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倪瑞强;长白山典型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与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刘林馨;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龚直文;长白山退化云冷杉林演替动态及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安慧君;阔叶红松林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玲;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树种关联及演替特征的研究[D];北华大学;2017年
2 李雪梅;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树木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3 陈贝贝;长白山不同演替阶段林分乔木幼苗组成与分布[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刘文慧;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灌木层在群落生产力中的地位及其与更新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8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2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