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叶膏桐成花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图文】:
贵州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产量高(杨成源等,2015)。对皱叶膏桐的引种试验和多年的物候观察与统计,发现皱叶膏桐除明显的叶表型差异外(图 1-1),两膏桐开花物候相近,膏桐较皱叶膏桐花期提前一周左右;皱叶膏桐雌雄花比最高可为 1:8,平均为 1:17;而膏桐的最高雌雄比只达 1:20,,平均雌雄比仅为 1:35。对皱叶膏桐的生殖优势发生时期和发生机理尚无研究报道明确指出(何花. 2016),膏桐雌、雄花性别分化的决定机制也尚未阐明。
图 1-2 拟南芥开花时间基因网络(Bluemel et al., 2015)Fig1-2. Flowering time gene network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Bluemel et al., 2015)目前在拟南芥中共鉴定出了 180 多个参与调控开花的基因,并确定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赤霉素途径、温敏途径和年龄途径为调控开花的信号途径(Fornara et al., 2010)。而在膏桐成花研究相关中,光周期途径和赤霉素途径相关研究较多。在光周期途径中,CO,FT 等基因作为光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拟南芥和膏桐树种中过表达膏桐成花相关同源基因,具有不一样的功能作用强度,这有可能是物种间的差异所导致的。在对膏桐中的 CO 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膏桐的 CO 虽然也具有 B-box 和 CCT 元件,但是不属于任何双子叶植物或者单子叶植物植物进化枝,可能失去原有的功能,并不直接参与开花调控(Ohmido et al., 2017)。膏桐的 FT/TFL1 基因家族 6 个成员的表达具有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9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平;;永胜县膏桐造林浅析[J];云南林业;2010年01期
2 邓桃;;云南省膏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3 袁杰;;膏桐树的经济价值[J];云南林业科技;1987年04期
4 淮水;;念好“山字经”——我省大力发展膏桐生物质能源产业纪事[J];云南支部生活;2008年10期
5 肖枫;赵杨;何花;王秀荣;;皱叶膏桐和普通膏桐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J];种子;2018年11期
6 李春文;;武定县膏桐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2年01期
7 胡慧蓉;胡广琴;欧光龙;马焕成;王艳霞;;肥料与保水剂对膏桐幼苗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8 莫永;朱秋莲;吴俊;;膏桐无性系工厂化扦插育苗技术[J];云南林业;2009年04期
9 李国瑾;;云南:小小膏桐要做大文章[J];中国林业;2008年10期
10 ;我国育成生物柴油植物膏桐新品种[J];中国林业产业;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成源;;膏桐新变种的表型特征和遗传稳定性[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分会场:资源植物学[C];2013年
2 杨成源;;膏桐品种变异指针的探讨[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胥辉;许昌慧;江涛;何承忠;唐军荣;辛培尧;;膏桐不同成熟期种子性状的差异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4 朱仁刚;杨明志;赵航文;龚怡;卢靖;;轻型基质网袋育苗造林试验研究初报[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1森林培育技术创新与特色资源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李巧;赵毅博;高泰平;胥辉;;膏桐林地表昆虫多样性及其与白蚁危害之间的关系[A];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双柏大力发展膏桐产业[N];云南政协报;2012年
2 白季;膏桐产业在我州发展态势良好[N];红河日报;2008年
3 安芬奇;我国育成膏桐新品种[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通讯员 陆春旺邋李云艳 记者 李秀春;永胜膏桐面积逾10万亩[N];云南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李国瑾;中外专家献策膏桐产业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张世忠;膏桐种植为彝州生态能源建设添彩[N];楚雄日报(汉);2007年
7 郑斯元;促进膏桐产业快速发展[N];云南日报;2007年
8 记者 李秀春 通讯员 胡延平;永胜建成10万亩膏桐基地[N];云南日报;2007年
9 ;膏桐种植日常管理[N];云南科技报;2009年
10 李彬;绿春稳步推进膏桐项目建设[N];红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永清;云南干热河谷膏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宋立奕;云南元谋干热河谷膏桐天然更新种群及其群落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枫;皱叶膏桐成花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D];贵州大学;2019年
2 刘艳;膏桐饼及油中毒性化合物的分离及鉴定[D];云南大学;2017年
3 刘丽;膏桐饼粕致毒化合物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卢振龙;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0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3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