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小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析
【图文】:
大坑小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析3 研究区概况3.1 地理位置研究区地处江西省西北部,位于 28°14′~29°22′N,110°57′~114°56′E之间。行政区划属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北邻湖北通城县,西邻湖南平江县,东部与武宁县、奉新县和靖安县相连,南毗宜丰县和铜鼓县。修水县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因其西北部幕阜山东麓的修河发源地而得名,修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境,随后经永修县和武宁县汇入鄱阳湖。研究区所在的大坑小流域位于修水县城北 4km 的四都镇大坑村,流域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 29°04′N, 114°34′E,流域集水面积为 9.4km2。小流域四周闭合,人口稀少,也未修建水利、水土保持工程。1966 年江西省水文局于流域径流出口处设立大坑水文站,,并一直持续观测小流域的降水、径流和蒸散发等数据至今。
大坑小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析2016 年 4 月 21 日、2016 年 11 月 5 日三期,用于分析的遥感影像对应时间分别为2016 年 2 月 7 日、2016 年 5 月 10 日、2016 年 11 月 5 日。LAI 的测量使用 LAI-2000植被冠层分析仪,地面采样点位置由手持 GPS 仪确定。采样时选择流域内主要树种——杉木林为调查样地,样地设置为 30m×30m 大小,围绕样地范围内中心点以 45°为间隔,向 8 个方向测量多个 LAI 值,以其均值代表每个样方的实际 LAI 值,LAI 数据分析整理采用 FV-2200 软件。本研究每期各获取了 30 个样方的 LAI 值,均匀分布在流域范围内,且三个时期的采样点基本一致。LAI 测量现场照片见图 4.11。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洁;陈晓宏;许振成;虢清伟;肖志峰;王兆礼;吴根义;;降雨变化对东江流域径流的影响模拟分析[J];地理科学;2015年04期
2 王彦君;王随继;苏腾;;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2期
3 白乐;李怀恩;何宏谋;;降水和人类活动对秃尾河流域基流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12期
4 施倩;张金池;庄家尧;顾哲衍;吴雁雯;刘鑫;;森林植被变化对潜山流域径流量的影响[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夏智宏;刘敏;王苗;王凯;秦鹏程;;1990s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洪湖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辨识[J];湖泊科学;2014年04期
6 韩婷婷;习晓环;王成;王方建;万怡平;;基于TM数据的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叶面积指数反演[J];遥感信息;2014年02期
7 张淑兰;于澎涛;张海军;高娃;王彦辉;;气候变化对干旱缺水区中尺度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期
8 李峰平;章光新;董李勤;;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2013年04期
9 兰跃东;康玲玲;董飞飞;王云璋;;汾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探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10 王随继;闫云霞;颜明;赵晓坤;;皇甫川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析——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的提出及应用[J];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尤晓敏;;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江河水文情势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3防汛抗旱减灾[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玮;锡林河流域河川基流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4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4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