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岭云杉接种菌根真菌后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图文】:
图 3-1 分离提纯后得到的七种菌根真菌Fig.3-1 Charts of Seven Mycorrhizal Fungi3.3.2 液体菌剂的培养按照表 2-3,制作液体培养基(不添加琼脂),121℃高压灭菌 30min,冷却至 55-60℃时按每 10mL 培养基加入 1mL0.03%链霉素溶液(抑制细菌的生长),混合均匀后冷却。把 PDA 液体培养基分装在 250 mL 的三角瓶中,每瓶 150 mL,分别挑入 6 株不同的菌块放入摇瓶,于 27°,180r/min 无光条件下摇床培养 4d,根据菌丝球的大小来判别是否还需继续摇床。共获得 6 瓶 1000mL 的 6 种菌剂,于-4°冰箱中保存,待后续添加试验使用。3.3.3 菌根真菌的分子鉴定首先从摇瓶中收集菌丝球,取 50-100mg 样品,放入离心管置于-70℃冰箱中5min。置于研钵中,倒入适量的液氮,立即重复研磨 3 次,使样品研成粉末状。
4-1 不同接种方式下云杉幼苗主、侧根根长(柱上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4-1 Root length of spruce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inoculation methods (Different letters onthe column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如图可知,在仅仅接种了不同的菌根真菌后,接种了二号优势菌种菌剂(2与一号与二号优势菌种混合菌剂(3 号)云杉幼苗的主根根长,,均与其他处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此两种处理组下的云杉幼苗具有明显更长的主根,其长度分别比对照组高出 230%、428%。在侧根根长方面,接种一号优势菌剂(1 号)与接种 6 种菌根真菌的混合菌剂(5 号)的云杉幼苗,具有最侧根长度,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91.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菌物学报》“菌根真菌专刊”征稿通知[J];菌物学报;2017年03期
2 于建新;李敏;刘润进;;菌根真菌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R.R.Coltman;李银国;;应用缓效肥料生产菌根真菌接种剂的一种简单方法[J];土壤学进展;1990年01期
4 郭秀珍,李江山,毕国昌;泡囊丛枝状(VA)菌根真菌对葡萄组培苗的生长效应[J];园艺学报;1988年02期
5 唐振尧,赖毅;菌根真菌应用于柑桔容器育苗研究初报[J];中国柑桔;1988年01期
6 章荷生;韩瑞兴;王淑清;范玉峰;金若忠;;辽宁省西部林木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88年05期
7 木村龙介;张继慈;;草地土壤微生物—VA菌根真菌的利用[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8年03期
8 李晓林;曹一平;;不同土壤上接种VA-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和磷锌养分吸收的影响[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9 陈连庆;马尾松共生菌根真菌调查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89年04期
10 魏改堂,汪洪钢;VA菌根真菌对药用植物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生长、营养吸收及有效成分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群;石宁;冯固;;不同菌根真菌接种效应差异及相互作用[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秦海滨;贺超兴;张志斌;;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黄瓜幼苗抗立枯病作用研究[A];全国设施园艺与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郭良栋;;菌根真菌与全球变化[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朱国胜;刘作易;喻子牛;桂阳;;一种新的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单菌丝团分离方法[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方扬;张小平;王元元;Kristina Lindstrom;;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与应用[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6 陈媛;;丛植菌根真菌对鸢尾幼苗侵染及生长影响[A];2018第十三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论文集[C];2018年
7 吴福勇;;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砷吸收的影响及机理[A];第八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朱先灿;宋凤斌;刘胜群;李向楠;;丛枝菌根真菌提高玉米抗寒性的生理机制[A];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9 纪宝明;郑朝元;James D.Bever;;植物-菌根真菌共生关系维持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王锐竹;贺超兴;王怀松;张志斌;;从枝菌根真菌对不同品种甜瓜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耿挺;植物共生真菌不爱“甜食”爱“肥肉”[N];上海科技报;2017年
2 实习生 刘禹 本报记者 王春;王二涛:推倒教科书里的“围墙”[N];科技日报;2017年
3 胡良惠;老果园冬改注意“新植病”[N];山西科技报;2003年
4 记者 李欣;沈阳与荷兰签订农业合作协议[N];沈阳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侯曜禹;生物-有机培肥技术在中国面世[N];农民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李坤芳;看不见的大地修复师[N];中国煤炭报;2016年
7 记者 李丹玲;促根剂改善根部环境提高产品品质[N];中国花卉报;2008年
8 记者 王菲;小菌剂发挥大作用[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9 张春华 孙贵山;在菌根世界里叩响人类幸福之门[N];联合日报;2006年
10 段佳;新生物氮肥促粮食作物产量提高10%[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佳;蚯蚓和菌根真菌促进土霉素降解及其修复污染土壤的协同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2 杨鑫;放牧与菌根真菌影响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3 伍建榕;云南濒危野生兰花与菌根真菌的相互关系[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董秀丽;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宋会兴;石灰土上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及其对适生种群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6 郑世学;丛枝菌根真菌的资源和竞争侵染及土壤微生物的量热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7 张中峰;菌根真菌对青冈栎幼苗耐旱性和土壤特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8 陈笑莹;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9 温祝桂;中国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研究及其特异性共生菌株的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黄志;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瓜抗旱性的生理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海燕;天山雪岭云杉接种菌根真菌后对氮磷添加的响应[D];新疆大学;2019年
2 王艳阳;酸铝胁迫及接种菌根真菌对天山雪岭云杉幼苗定殖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9年
3 苗秀妍;丛枝菌根真菌和微肥施用对大豆生长及锌、硒积累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9年
4 陈雪;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硒吸收、积累的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5 吴亚胜;丛枝菌根真菌基质中添加海藻多糖和亚精胺对蔬菜生长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6 张伟珍;丛枝菌根真菌对箭{H豌豆炭疽病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年
7 马玉一;红三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根系构型和植物及土壤氮、磷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8 孟德凯;桂西北高砷矿区蜈蚣草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9 孙中峰;丛枝菌根真菌14-3-3蛋白在共生信号传导以及非生物胁迫反应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10 陈艳红;北京地区兰科菌根真菌资源的发掘和利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652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5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