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九连山人工和自然恢复森林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发布时间:2020-05-12 15:15
【摘要】: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大面积森林资源丧失,随着原始林面积的不断减少和片段化,逐渐形成了裸地或者次生林,同时也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率,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丧失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当前生态学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因而,人为干扰后森林是否能够恢复到干扰前的水平是当前关心的问题。目前主要森林恢复模式有采伐后人工栽植造林树种的人工恢复模式和采伐后自然演替的自然恢复模式,而人工恢复模式和自然恢复模式在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上有何差别,环境因素在恢复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值得关注。本研究选择九连山三个典型森林群落为对象,分别为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36年的次生林以及人工栽植杉木后自然恢复42年的人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在固定地设置、植被调查及主要环境因子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三种类型森林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包括α和β多样性)随森林类型及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次生林-原始林、杉木林-原始林两种不同恢复模式下,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不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次生林和杉木林优势科和胸高断面积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主要树种上存在较大差别,进展演替至原始林仍需较大的物种更替率;原始林径级分布接近倒“J”型指数递减,群落较其他两种林型稳定。杉木林相对于次生林径级分布更接近倒“J”型指数递减,但在在小树个体上比例较小。垂直结构上,次生林较杉木林层次明显,但矮树偏少,可能由于刚经历了自然稀疏过程;且在成年树的累积速度上低于杉木林。(2)α多样性指数上,物种多样性水平:原始林次生林杉木林,原始林和次生林均表现为谱系聚集结构,而杉木林表现为谱系发散结构;β多样性指数上,不同类型林分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原始林内部谱系结构表现为谱系聚集结构,内部亲缘关系较为接近且内部物种组成差异较小。而原始林与杉木林,次生林与杉木林之间物种组成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群落间物种亲缘关系表现较为疏远。(3)不同类型森林环境因子差异显著。土壤化学性质上,原始林总体上具有最高的养分含量,次生林有机碳含量低于杉木林,而全磷、铵态氮含量则显著高于杉木林。原始林林下光强较弱,林分结构较为郁闭,有最高的叶面积指数和最低的林冠开度,次生林相对于其他两种林分,林下光强较强,林分较为稀疏,叶面积指数较小且林冠开度较大。(4)在杉木林-原始林的人工恢复模式和次生林-原始林的自然恢复模式,物种多样性受到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环境因子均能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大部分变异(73%和78%),其中土壤、光照、地形3类交互作用解释量最大,其中海拔、叶面积指数、有效磷、林冠开度均有重要作用,并且人工恢复模式下,土壤因素单独解释了较多变异,而自然恢复模式地形和土壤单独解释了较多变异。(5)不同恢复模式下,环境因子对谱系结构的影响差别较大,杉木林-原始林的人工恢复模式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以及叶面积指数与谱系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磷与坡向与净谱系亲缘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呈负相关。因而,人工恢复模式下,土壤速效氮和磷含量是影响人工恢复谱系结构格局的主要因素。而次生林-原始林的自然恢复模式下,谱系多样性和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环境因子与净谱系亲缘关系均无显著性关系。自然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效磷和海拔是影响自然恢复谱系结构的主要因素。总体上杉木林和次生林与原始林在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杉木林至原始林的人工恢复模式和从次生林至原始林的自然恢复模式,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都在朝群落进展演替的方向进行,土壤、地形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在物种多样性恢复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谱系多样性恢复方面,环境因子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综合看来,从次生林至原始林的自然恢复模式物种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更为接近,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更有利群落的进展演替推进。
【图文】:

标定图,多维,森林,原始林


落叶树种 27 种,多度为 502 株,常绿树种个数占样方 10.4%。度量多维标定图可以看出,不同恢复类型的林分和原始林 NMDS 第一轴即可很明显地区分三种不同的森林类型,生林、原始林(图 1)。同一种林分类的物种则比较聚集,组成差异不大。

分布图,恢复模式,森林类型,个体数


原始林第Ⅰ(1≤DBH<5cm)、Ⅱ(5≤DBH<10cm)以及第Ⅵ(DBH≥4内个体数远远大于其他两种类型林型,而杉木林在中间等级Ⅲ(10≤DBH<(20≤DBH<30cm)、Ⅴ(30≤DBH<40cm)个体数大于其他两种类型。次在第Ⅰ(1≤DBH<5cm)、Ⅴ(30≤DBH<40cm)和Ⅵ(DBH≥40cm)等级个外,其他等级上个体数居中。杉木林幼树(1≤DBH<5cm)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51.76%,小树(5cm≤DBH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15.97%,成年树(DBH≥10cm)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3生林幼树(1≤DBH<5cm)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35.89%,小树(5cm≤DBH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31.99%,成年树(DBH≥10cm)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3始林幼树(1≤DBH<5cm)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59.45%,小树(5cm≤DBH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20.44%,成年树(DBH≥10cm)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2始林幼树的个体数占总数比例远大于其他两种类型林型,说明群落更新良好级胸径上个体数小于杉木林,在径级结构上的个体数减少速度远高于杉木林,径级分布上接近倒“J”型指数递减,群落较其他两种林型稳定。杉木林径同样接近倒“J”型指数递减,但在中间等级Ⅲ(10≤DBH<20cm)个体数偏高性小于原始林。次生林样地幼树、小树和成年树的个体数差异不大,总体径本呈现线性递减的趋势,相对于其他两种林型,,次生林稳定性最差。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仕民;;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价方法改进探讨[J];绿色科技;2016年24期

2 沙拉·哈纳皮亚;丁鹏;阴俊齐;陈丽;;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16期

3 隽大鹏;;潜入神奇生物的家园[J];中国国家旅游;2017年02期

4 谢正华;徐环李;杨璞;;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评估和保护概述[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3期

5 焦六十二;;自然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及在环境评价中的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6 肖辉林;捕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J];生态环境;2004年03期

7 ;科学家说东南亚物种多样性因滥伐森林受损[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05期

8 苏玲;物种多样性[J];世界环境;1994年03期

9 Roger Lewin;丁鸿富;;生态中的变化带来稳定[J];世界科学;1987年08期

10 赵鸣;;山东青州山区黄栌灌丛的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Abdulla Abbas;Adiljan Abdulla;Reyim Mamut;Mayira Mahmut;Anwar Tumur;;新疆阿伍寨沟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英文)[A];Abstract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stematic Lichenology & Bryology[C];2010年

2 吴志强;黄德练;常涛;耿俊杰;武文丽;姜恒;;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郭明权;闫淑珍;陈双林;;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黏菌物种多样性[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4 蔡妤;董丽;;北京市绿道鸟类物种构成对动物媒植物扩散的影响[A];2017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与发展[C];2018年

5 田丰歌;徐兆礼;;水团变化对福建中部近海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凯博;上官周平;;子午岭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特征的关系[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7 王锦秀;刘宏茂;许再富;傅德志;;民间植物分类系统及其用来进行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冯邦;杨祝良;;齿菌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研究[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9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刘瑞玉;;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希奕璇;;利用生物物种多样性防治高原烟草病虫害[A];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农业[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汉斌;中国沟蜷属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范围明确[N];科技日报;2019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解树森;植物需要我们吗?[N];深圳特区报;2017年

3 记者 江萌邋通讯员 刘颖;合法贸易可促进物种多样性发展[N];湖北日报;2007年

4 ;我国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国家之一[N];云南科技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薛秀泓;物种多样性同样可共生互利[N];中国改革报;2008年

6 嘉 兴;因滥伐森林东南亚物种多样性严重受损[N];大众科技报;2003年

7 黄蓉芳;广州致力物种多样性保护[N];中国花卉报;2011年

8 记者 蔡玉冰 通讯员 易祖盛;关注东亚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N];广东科技报;2011年

9 闻一言;城市规划设计不可忽视物种多样性[N];中国信息报;2005年

10 顾钢;联合国保护物质多样性大会结束[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砚秋;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与维持机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全国;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稳定性的作用:藻类微宇宙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会玉;物种多样性对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的响应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希华;中国典型常绿阔叶林植物地理与物种多样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小雷;人工草地植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6 刘鲁霞;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亚热带森林乔木物种多样性估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7 李伟;施肥导致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赵陆强;甘南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树梓;海南岛热带天然老龄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10 赵一鹤;巨尾桉工业原料林群落结构与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张敏;九连山人工和自然恢复森林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解释[D];江西农业大学;2019年

2 廖鑫凤;玉龙雪山植物系统发育区系学初步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3 张超;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澜沧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D];云南大学;2018年

4 郑颖慧;浮游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5 程莅登;长江重庆段河岸植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6 姜乃琪;海南五指山畅好乡低地次生林群落演替特征研究[D];海南大学;2019年

7 王睿;湖北兴山大型子囊菌物种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8 廖峰;柏木次生林震后滑坡迹地物种多样性特征及环境解释[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9 梁海;洞头外侧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10 袁日阳;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兽类物种多样性调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0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60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