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雁北桑干河流域中部地区杨树退化林分评价与改造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21:21
【摘要】:山西雁北桑干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是我国主要生态脆弱区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起,该地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防护林建设,对雁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该地区的杨树防护林大面积死亡,生态防护功能明显降低,雁北地区的风沙危害风险加大。退化的防护林成为我国北方绿化生态屏障的薄弱环节,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改善退化林分质量,并对防护林维护提供参考,针对桑干河流域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出现大面积死亡、树龄老化、树木衰死等退化现象,对桑干河流域退化林分现状进行了研究,选择抗逆速生的金白杨和中金杨为主栽树种,选择针叶树种樟子松,阔叶灌木长柄扁桃和小乔木梭梭为混交树种,提供了四种改造试验类型,并对样地改造的情况状进行为期3a的监测。建立退化林分评价指标,对不同混交类型的树高、胸径、成活率等进行评价。各混交类型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在杨树伐桩嫁接更新改造试验中,杨树在胸径、树高、成活率方面均表现出优势状态,其中三年生中金杨可达6m,胸径5.62cm,三年生金白杨可达5.7m,胸径5.12cm,中金杨的长势要优于金白杨。(2)在杨树伐桩嫁接与樟子松混交试验中,樟子松成活率较高,生长表现较好,杨树伐桩嫁接的生长表现则十分稳定。(3)在杨树伐桩嫁接与长柄扁桃混交试验中,长柄扁桃的成活率较低,生长较为缓慢,“中金杨”与“金白杨”表现较为稳定。(4)在杨树伐桩嫁接与梭梭混交试验中,梭梭的成活率比较差,推测原因是初期水分没有跟上,但尚需进一步实验证明。“中金杨”和“金白杨”表现则比较稳定。(5)各种更新模式均能有效对退化林分进行修复改造,混交模式与杨树伐桩嫁接纯林在3年内表现没有明显差异性,但杨树伐桩嫁接+樟子松混交模式总体生长稳定性优于其他混交模式。
【图文】:
林分的退化不只反映在一种指标上面,影以多因子的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逡逑度原则:评价指标数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度,指标太多,,会提高分析难度,也容易造成不符的结论。逡逑标体系确立方法逡逑林的各等级指标阈值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的正态分布模型,将变量值的集中位置用平均数标来描述,频数则描述了变量值的分布情况。所反映退化林分的各类指标,其方程为逡逑v邋n邋 ̄(—)2逡逑Y邋=邋—-=e邋2邋a逡逑oV27T总频数,X为变量值,p为均数,a为标准差,Y总体中n、n、cj、e、7i都是常数,只有X在变,
山西雁北桑干河流域中部地区杨树退化林分评价与改造技术研究再令总频数为1。这时曲线以g为原点,以a为单位,称为标准正态曲线,其逡逑式为逡逑Y邋=邋^e ̄u ̄邋(3_3)逡逑以U为平均数,(X2为方差的正态分布点可记为N(u,cr2),所以标准正态分逡逑点可记为N(0,1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2.11;S756
本文编号:2667347
【图文】:
林分的退化不只反映在一种指标上面,影以多因子的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逡逑度原则:评价指标数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度,指标太多,,会提高分析难度,也容易造成不符的结论。逡逑标体系确立方法逡逑林的各等级指标阈值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的正态分布模型,将变量值的集中位置用平均数标来描述,频数则描述了变量值的分布情况。所反映退化林分的各类指标,其方程为逡逑v邋n邋 ̄(—)2逡逑Y邋=邋—-=e邋2邋a逡逑oV27T总频数,X为变量值,p为均数,a为标准差,Y总体中n、n、cj、e、7i都是常数,只有X在变,
山西雁北桑干河流域中部地区杨树退化林分评价与改造技术研究再令总频数为1。这时曲线以g为原点,以a为单位,称为标准正态曲线,其逡逑式为逡逑Y邋=邋^e ̄u ̄邋(3_3)逡逑以U为平均数,(X2为方差的正态分布点可记为N(u,cr2),所以标准正态分逡逑点可记为N(0,1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2.11;S7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萍;;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林分退化成因分析及修复措施[J];农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杨培峰;;恢复生态学视角下生态脆弱地区的城镇化问题思考——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J];山地学报;2010年02期
3 党小虎;刘国彬;杨帆;;陕北生态脆弱区小尺度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4 徐昌凤;;从东川天保工程的实施看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J];林业建设;2009年05期
5 郝云庆;王金锡;朱万泽;杨军;王乐辉;;生态脆弱区退化景观修复模式生物多样性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5期
6 党小虎;刘国彬;赵晓光;;陕北生态脆弱区小尺度生态恢复响应[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7 李丕全;;雁北风沙区杨树小老树伐桩嫁接更新试验[J];山西林业科技;2008年04期
8 李少丽;丰瞻;王宇;;恢复生态学理论在西南重大水电工程区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探讨[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7年02期
9 王仁德;钱金平;;生态脆弱区道路边坡生态恢复适用技术研究——以沙蔚铁路建设工程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3期
10 孟凯;黑土生态系统脆弱性成因与修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667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6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