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极端气候下杨树防御相关酶活性与烂皮病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3:10
【摘要】:本研究模拟哈尔滨两种极端气候(春季强降温和夏季持续高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染病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和健康小黑杨体内7种防御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两种处理条件下,染病小黑杨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在9 h时达到最大值,且染病小黑杨比健康小黑杨酶活性降低30.7%。(2)低温诱导后,染病小黑杨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9 h时达到最大值,且染病小黑杨比健康小黑杨酶活性降低26.7%。高温处理后,染病小黑杨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7 h时达到最大值,且染病小黑杨比健康小黑杨酶活性降低51.5%。(3)低温诱导后,染病小黑杨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在3 h时达到最大值,且染病小黑杨比健康小黑杨酶活性增加148%。高温处理后,染病小黑杨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在7 h时达到最大值,且染病小黑杨比健康小黑杨酶活性增加1488%。(4)低温诱导后,染病小黑杨体内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在5 h时达到最大值,且染病小黑杨比健康小黑杨酶活性增加48.37%。高温处理后,染病小黑杨体内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在3 h时达到最大值,且染病小黑杨比健康小黑杨酶活性增加33.34%。(5)低温诱导后,染病小黑杨体内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在1 h时达到最大值,且染病小黑杨比健康小黑杨酶活性增加21.43%。高温处理后,染病小黑杨体内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在3 h时达到最大值,且染病小黑杨比健康小黑杨酶活性增加22.71%。
【图文】:

烂皮病,分生孢子


 ̄lm逡逑图1-1杨烂皮病分生孢子角逦图1-2杨烂皮病分生孢子器逡逑1.1.1.4杨树烂皮病的发病规律逡逑杨树烂皮病菌有性生殖可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无性繁殖可产生分生抱子器和分逡逑子孢子。病原菌以子囊体,分生孢子器和菌丝在植物病部组织内越冬[7]。第二年的春逡逑天,,孢子角在湿度大的情况下溶开尤其是下雨后,并且孢子借助媒介传播(风,昆虫,逡逑水)。传播到别的枝干上发病。病菌从整枝切口,冻伤裂口,枯死枝条,虫蛀伤口,树逡逑枝皮层裂缝,日灼伤口等侵入寄主。病菌侵入后要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后寄主才开始表现逡逑症状[9]。病原菌潜育期一般是6到8天,经过这6到8天的潜育期才开始表现症状[1Q]。逡逑杨树烂皮病的病菌可以连年存活,并且分生孢子可以反复侵染。一般每年的4月开始发逡逑病

烂皮病,杨树烂皮病,发病规律,分生孢子器


逑 ̄lm逡逑图1-1杨烂皮病分生孢子角逦图1-2杨烂皮病分生孢子器逡逑1.1.1.4杨树烂皮病的发病规律逡逑杨树烂皮病菌有性生殖可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无性繁殖可产生分生抱子器和分逡逑子孢子。病原菌以子囊体,分生孢子器和菌丝在植物病部组织内越冬[7]。第二年的春逡逑天,孢子角在湿度大的情况下溶开尤其是下雨后,并且孢子借助媒介传播(风,昆虫,逡逑水)。传播到别的枝干上发病。病菌从整枝切口,冻伤裂口,枯死枝条,虫蛀伤口,树逡逑枝皮层裂缝,日灼伤口等侵入寄主。病菌侵入后要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后寄主才开始表现逡逑症状[9]。病原菌潜育期一般是6到8天,经过这6到8天的潜育期才开始表现症状[1Q]。逡逑杨树烂皮病的病菌可以连年存活,并且分生孢子可以反复侵染。一般每年的4月开始发逡逑病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6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秀;宋瑞清;;中国北部地区污黑腐皮壳菌的培养性状和遗传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0期

2 刘宝生;谷希树;刘孝林;张少青;康长华;张素芬;;7种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溃疡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中国森林病虫;2013年05期

3 黄有航;谭志琼;王寅寒;张荣意;;一株橡胶树白粉病生防菌的鉴定及在橡胶树叶片定殖规律研究[J];植物保护;2013年02期

4 马健;刘振宇;吕全;梁军;严东辉;张星耀;;不同抗性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过氧化氢及其氧化酶的表达差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5 李冲伟;杨立宾;邓勋;Ilan Chet;宋瑞清;;木霉菌株对金黄壳囊孢菌的抑菌效应及机制[J];林业科学;2012年09期

6 曲辉辉;杨晓强;姜丽霞;王萍;闫平;王秋京;李帅;;杨树烂皮病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7 杨淑芬;秦盛运;李景慧;;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年06期

8 李永刚;郭晓慧;;枯草芽孢杆菌BS2对葡萄灰霉病菌抑菌机制的初步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5期

9 王广;;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防治[J];北京园林;2009年04期

10 张淑珍;徐鹏飞;吴俊江;王萍;陈维元;陈晨;王金生;靳立梅;于安亮;张大勇;李文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处理抗感不同大豆品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J];作物杂志;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晓玲;溃疡病菌侵染过程中毛果杨类甜蛋白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王海燕;杨树愈伤组织在杨树溃疡病病原毒素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2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92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