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野生元宝枫资源调查及种子脂肪酸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09:29
【摘要】: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是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油料树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元宝枫在我国得到大力地开发和推广,然而对野生资源的家底情况尚不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首先调查了我国主要分布区的野生元宝枫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上,对野生元宝枫的叶片和种实性状、种子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野生元宝枫居群地理分布范围为东经106.00°~120.01°、北纬31.81°~43.85°;分布的垂直高度在442~1393m,其中在海拔500~900m范围内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区横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3个气候区,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差异显著,其中分布区年均温为2.0~15.4℃,年降雨量为350~1200mm,野生居群在年均温11~15℃、年降水600~700mm的地区分布较密集。2.不同地区的野生元宝枫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其中内蒙古翁牛特旗和辽宁葫芦岛地区居群呈块状分布,其余则呈集中成片、零星分布,且元宝枫天然林多分布于山谷谷底、山坡石砾地,少数分布于山顶,但生长势较弱。3.元宝枫天然林多以次生林为主,各个地区内植物学及果实经济性状、群落类型、伴生植物、优势植物差异很大。4.不同种源元宝枫居群间叶片、果实、种子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5%-40.34%,叶裂宽的变异幅度最大,着生痕变异程度最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元宝枫居群表型多样性贡献率依次为:果实叶片种子。叶片、果实、种子性状相关性表明,果实和种子之间的呈明显正相关,而叶片相关性状与种实之间相关性较弱。地理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经纬度对元宝枫种实及其相关性状影响较大,而叶片相关性状受均温的影响更加显著。聚类分析将元宝枫10个居群分为4类。5.不同居群间的元宝枫种子含油率变化幅度较小,在29.20%~44.11%之间。10个种源的种子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成分,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在90%左右。各脂肪酸成分间的变异程度不一,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最为稳定,木焦油酸的离散程度最大。不同地区种子脂肪酸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低于数值1,表明野生元宝枫籽油拥有开发生物柴油的巨大潜力。6.脂肪酸成分与温度的相关性显著,与其他地理生态因子的关系较弱。不饱和脂肪酸与种子大小有明显正相关。此外,依据脂肪酸成分将不同居群聚为3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显著。
【图文】:

分布图,采样点,分布图,林业工作者


图 2-1 采样点分布图Figure 2-1 Distribution of A. truncatum populations居群代码见表 2-1。: The population codes refer to Table 2-1.查方法行实地调查时,采用样方法进行取样,并记录调查点的地理坐标、海拔、植物学性状及伴生树种情况,其中果实形态依据(吴裕 2007)的方法过与当地林业工作者和群众座谈访问,了解元宝枫天然林的开发利用和

元宝枫,类型


表 2-1 为调查的 12 个地区野生元宝枫的地理与气候因子。12 个收集采样区水平分布范围为东经 106.00°~120.01°、北纬 31.81°~43.85°,跨经度为 14.01°,跨纬度为 12.04°,横跨我国的第二、第三 2 个阶梯,纵跨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 3 个温度带。调查点的最北端和最东端均为内蒙古的阿鲁科尔沁旗,最南端位于河南信阳,最西端位于甘肃天水。从垂直高度看,不同种源分布于海拔 442~1393m,海拔上限与下限之间相差 951m,野生元宝枫居群集中分布于 500~700m。从气候角度看,,采样点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以及亚热带季风 3 个不同气候区,加上地形地势的影响,使之年均温、年降水量差异较大,年均温为 2.0~15.4℃,温差为 13.4℃;年降雨量在 350~1200mm 之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松树山,该地区为沙地,气候十分干旱,每年降雨集中在 7、8 月份,年蒸发量却高达 2300mm;降水最丰沛的地区为河南济源,源自济源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的交汇处,且不受太行山的限制,更容易受到海洋性气候暖流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元宝枫生境(表 2-1)不同,大多分布于石砾地,少数分布于沙地土壤中;且多见于山坡及沟底,少数生长于山顶。受山顶环境的影响,野生居群一般生长势弱,具体表现为植株较矮,枝条较粗壮但伸展性差。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9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文静;吴健;;中药川贝母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33期

2 王宇萌;朱琳;闻晓鑫;窦德强;;獾子油 猪油 蛇油脂肪酸成分的分析比较[J];中国现代中药;2017年06期

3 郑国平;李东星;;肉豆蔻和肉豆蔻衣脂肪酸成分的比较研究[J];石河子科技;2013年04期

4 王发春;陈志;邱丹;魏乐;;藏药熏倒牛籽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汪丽萍;郝希成;张蕊;;葵花籽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的研制[J];粮油食品科技;2011年01期

6 于静之;侯立静;张会敏;李英;;毒性中药千金子制霜前后脂肪酸成分GC-MS分析[J];四川中医;2011年03期

7 汪丽萍;郝希成;张蕊;;芝麻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的研制[J];中国油脂;2011年05期

8 郝希成;汪丽萍;张蕊;;菜籽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的研制[J];中国油脂;2011年06期

9 汪丽萍;郝希成;张蕊;;大豆油脂肪酸成分标准物质的研制[J];粮油食品科技;2011年06期

10 陈经雕;邓小玲;柯昌文;崔步云;柯碧霞;刘美真;谭海玲;李柏生;;广东省布鲁氏菌菌株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经雕;邓小玲;柯昌文;崔步云;柯碧霞;刘美真;谭海玲;李柏生;;广东省布鲁氏菌菌株脂肪酸成分分析[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濮存海;;人参不同加工品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二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宋玉民;宋小利;芦小林;;番茄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杜玉枝;魏立新;;青稞中脂肪酸成分分析[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5 肖远灿;胡凤祖;董琦;迟晓峰;沈建伟;谭亮;冀恬;;不同产地沙棘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与比较研究[A];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孙晓萍;张福维;;辽宁黑山地区燕麦脂肪酸成分的提取与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曾凡炎;马燮;;不同溶剂对火麻仁出油率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8 李晶新;崔让庄;毛用敏;平立芳;张琳;;血清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分析[A];天津市第五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7年

9 官艳丽;白冰如;邹多生;杨胜军;;3种药用植物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志强;刘凤珍;卢鹏;韩建国;;几种重要饲草的脂肪酸成分分析[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保健时报记者 董超;科学补充DHA 刻不容缓[N];保健时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宁;野生元宝枫资源调查及种子脂肪酸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陈宁宁;东北林蛙卵油脂肪酸成分分析及产品研制[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3 张鑫;有机与非有机原料乳及UHT牛乳的脂肪酸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4 于洋;哈蟆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及脂肪酸构成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胡殿丽;木蝴蝶总黄酮提取工艺和脂肪酸成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钟丹;茶油的质量标准和气相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苗志刚;巴尔通体脂肪酸分类鉴定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龚丽;橄榄油饮液生产工艺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4年

9 吴珂剑;中国三地区母乳脂肪、脂肪酸、杭州地区母乳雌激素类物质研究及与膳食相关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王冬梅;光皮树脂肪酸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2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02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