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灌木柳磷高效无性系筛选及生理机制探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13:19
【摘要】:本研究以江苏省林科院保存的灌木柳无性系为实验材料,通过室内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浓度下灌木柳无性系的生长、根系发育及矿质营养吸收情况。依据24个灌木柳杂种无性系和20个灌木柳原种无性系在低磷胁迫下的生长状况,筛选出了4个磷高效、2个中等磷高效和1个磷低效无性系,研究其在低磷胁迫下生长、生理指标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以灌木柳2680、2579、P63无性系,设置3个低磷浓度和正常磷浓度,在温室培养76 d。3个无性系在株高、生物量、根冠比、地上部和地下部N、P含量及根系各参数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3个低磷浓度中,5 mmol/L磷浓度处理下各指标与正常磷浓度差异最大,升幅48%~105%,降幅8%~88%,确定其作为大量筛选的低磷浓度。2、依据低磷胁迫下灌木柳株高和生物量的差异,从24个灌木柳杂种无性系和20个灌木柳原种无性系中筛选耐低磷无性系,获得磷高效无性系5个(1053、88、85、P126、2406,株高相对变化率小于10%,生物量的相对变化率小于20%),磷低效无性系4个(P485、P61、P585、2381,株高和生物量相对变化率大于40%),剩余35个定义为中等磷高效无性系。3、低磷胁迫对灌木柳无性系生长的影响以磷高效无性系4个(1053、85、88、P126),磷低效无性系2个(P485、P61),中等磷高效的无性系1个51-3为实验材料。与正常磷浓度相比,低磷胁迫降低了无性系的株高和生物量,提高了根冠比。其中磷低效无性系的降幅是磷高效无性系的1~12倍,是中等磷高效无性系的1~2倍。4、低磷胁迫对灌木柳无性系根系形态的影响低磷胁迫促进了磷高效无性系1053、85、P126和中等磷高效无性系51-3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投影面积、总根尖数、分支数和交叉数的增加,增幅在15%~95%,同时减少了磷低效无性系(P485、P61)根表面积、根体积、投影面积,降幅在16%~38%。5、低磷胁迫对灌木柳无性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与正常磷浓度相比,低磷处理减少了各无性系叶片叶绿素含量,但磷高效无性系受其影响要小于中等磷高效和磷低效无性系。低磷胁迫下磷高效无性系MDA和脯氨酸含量较少,具有较高SOD活性来响应低磷引起的氧化胁迫并且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细胞进行渗透调节。此外低磷胁迫显著提高了灌木柳无性系叶片的酸性磷酸酶活性。6、低磷胁迫对灌木柳无性系矿质元素积累量的影响磷高效灌木柳无性系在低磷胁迫下地下部N、K、Ca、Fe、Mg、Mn、Zn的积累量显著增加,而中等磷高效和磷低效无性系地下部积累量减少。无性系各部位的P积累量受低磷影响显著下降,其中磷高效灌木柳下降幅度小于中等磷高效和磷低效无性系。7、灌木柳无性系耐低磷评价指标筛选对低磷胁迫下灌木柳49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进行灌木柳无性系耐低磷筛选时,首先选择株高、地上部地下部鲜干重、生物量指标、根系形态指标、矿质元素指标、光合色素指标;其次是可溶性糖、SOD和酸性磷酸酶指标;此外反向指标根冠比。利用隶属函数对7个不同磷效率的无性系进行排序归类,磷效率高低的排序为105388P1268551-3P61P485。最后利用隶属函数对其他37个无性系的株高、生物量、根冠比进行分析,从而对其耐低磷能力排序归类,得出磷高效无性系有91、92、2406、△2、89、P105、51-5,磷低效无性系有P585,中等磷高效无性系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图文】:

株高,浓度,无性系,缺磷症


图 1 不同磷浓度对灌木柳株高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on the height of shrub willow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磷浓度处理下,,灌木柳无性系地上部分株高有随着磷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P<0.05)。T1下,P63、2579和2680表现出缺磷症状,株高下降幅度为24 %、18 %和18 %;此外3个磷浓度处理间无性系2579差异显著,无性系2680和P63不显著。2.1.2 不同磷浓度对灌木柳生物量的影响图 2 不同磷浓度对灌木柳地上部鲜重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on Fresh Weight of above ground of Shrub willow

浓度


10图 2 不同磷浓度对灌木柳地上部鲜重的影响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on Fresh Weight of above ground of Shrub wil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晨,张丽;优良的经、饲兼用植物—灌木柳[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年07期

2 唐雪峰;吕达明;孙林龙;谢敏;牛刚;;灌木柳资源利用的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年01期

3 刘绍良;刘秀龙;王健;禚昌宇;苏明洲;;我国灌木柳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性思考[J];吉林农业;2010年10期

4 蒋玉才;;辽宁省灌木柳及柳编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意见[J];辽宁林业科技;1989年01期

5 孙守琢;灌木柳的裁培利用[J];当代畜牧;1995年04期

6 尚文;灌木柳[J];新农业;1984年01期

7 关庆义;怎样栽好灌木柳[J];新农业;1984年02期

8 关庆义;;灌木柳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86年03期

9 关效圃,李山;灌木柳丰产栽培技术[J];新农业;1987年05期

10 关效圃,李山;灌木柳综合利用大有可为[J];新农业;198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忠虞;潘明建;樊丛梅;邱龙广;;条材灌木柳指数选择[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2 隋德宗;王保松;施士争;教忠意;;盐胁迫对灌木柳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明麻;;论无性系林业——概念和应用[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4 陈雄庭;张秀娟;王颖;吴坤鑫;;橡胶新型无性系 种植者的选择[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马常耕;;未来林业之路——无性系林业与无性系育种[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6 李淡清;赵兴贵;梁学源;李忠文;李裕民;;直干桉、蓝桉无性系多点测定的初步结果[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7 庄伟瑛;廖小平;;论火炬松无性系林业的发展前景[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8 刘文文;;淮河低湿地不同杞柳无性系幼苗光合特性比较[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黄卓烈;詹福建;巫光宏;岑剑伟;谭绍满;;三个无性系桉树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多型性的比较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10 李明鹤;沈宝仙;李传涵;喻凤文;汪长江;;从杉木无性系测验早期结果得到的启示[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隆旺夫;柳条制品市场前景看好[N];四川科技报;2006年

2 万应 张定;江苏扩大无性系茶叶种植[N];江苏经济报;2003年

3 伍荔霞;钦州林科所———速生丰产桉树的“娘家”[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丁洪美;认识桉树[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5 杨一;介绍几个南方适栽的苏柳品种[N];湖南科技报;2006年

6 ;南涧抓实无性系茶叶良种育苗[N];云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燕;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施肥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何茜;毛白杨抗旱节水优良无性系评价与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牛正田;黑杨派无性系苗期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李辉亮;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与其供体(老态无性系)差异的分子基础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5 莫晓勇;桉树纸浆用材林良种选育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丹丹;灌木柳磷高效无性系筛选及生理机制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2 乔志攀;灌木柳耐盐种质筛选及其耐盐机理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石磊;灌木柳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及芜萍对营养元素需求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4 陈芬;薄壳山核桃结果初期生长开花结实特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罗创福;桉树3个无性系生长量与经济效益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6 孙振;白蜡无性系苗期性状评价和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卢凯;尾巨桉无性系DH32-29幼树施用微肥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8 张春;芳樟不同无性系生长特性对比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朱逸涛;适应成都平原栽培的核桃无性系评价和筛选[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10 方晓娟;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和生理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9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09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