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基于NIR的长春宫木构件材种及老化预测

发布时间:2020-06-20 18:53
【摘要】:本研究以故宫长春宫主要承重构件为研究对象,在材种识别的基础上,研究了木结构承重木构件的老化性能,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木构件老化预测的可行性。研究首先通过传统木材材种识别方法,确定长春宫承重木构件的材种。其次,通过对长春宫主殿内及主殿外侧朝南立柱取样进行化学组分定量分析、结晶度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木构件的老化情况,对长春宫承重木构件不同腐朽程度样品的老化程度和老化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了不同老化程度木构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以木构件样品1%NaOH抽提物含量作为标记物,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通过标准化法和因子化法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木构件材种及老化预测模型。最后,对建立的材种及老化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长春宫承重木构件使用的木材主要有三种,即落叶松(Larixgmelinii(Rupr)Kuzen.)、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holica Litv.)、桢楠(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并且主要承重木构件为落叶松。(2)老化严重的木构件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都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最终通过红外光谱发现老化严重的A2样品在1510cm-1处代表木质素苯环骨架振动的吸收峰和1732cm-1处代表半纤维素中乙酰基和羧基中的C=O的拉伸的特征峰消失认为日光照射是长春宫木构件老化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3)木构件的老化程度与其1%NaOH抽提物的含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得出结论随着木材老化程度的加深,1%NaOH抽提物的含量随着木材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1%NaOH抽提物的含量可以作为评价木材老化程度的一个定量指标,可以通过测量1%NaOH抽提物的含量来判断木材的老化程度。(4)本文通过因子化法建立了长春宫材种定性预测模型,并测试了模型的稳定性。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具有实用效果的长春宫材种鉴定模型是可行的。此外通过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长春宫老化程度定量预测模型,通过参数评价该模型结论得出建立模型预测长春宫木构件老化性能是可行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81
【图文】:

长春,样品,木构件


图2-1长春宫样品逡逑Fig.邋2-1邋Sample邋of邋the邋Changchun邋Palace逡逑本次研宄主要取长春宫主要承重构件样品作为研宄对象,包括主要承重的木构件。取样以不破坏木构件本身为前提,在木构件己经腐朽破坏的部片,图一显示了试样的外观状况。在长春宫明间取样获得的外观保存较(图左,记作A1),在长春宫主殿南侧取严重腐朽样品(图右,记作A2)。主殿内横梁开裂处取样,样品所处位置通风、透气性好,环境比较干燥,状况良好,外观未发现腐朽及虫蛀现象,在木材表面上深入到木材内部方向上表现为茶褐色、深褐色。长春宫主殿南侧朝阳面立柱根端部取得样(A2)所示。该位置位于空气环境中,南向、常年受到水分、光照等自,腐朽较为严重。外观上可以看到从木材表面到内部分布有大量l-2mm的孔洞(昆虫活体未见)。蛀蚀深度约l-3cm,且向南一侧较向北一侧蛀,蛀蚀部分腐朽严重呈粉末化。在外观上目视比较A1和A2,可以看出木构件性质影响非常明显。取回的样品去除表面灰尘之后所有样品取一部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剩余部样品磨碎过40-60目筛并干燥后用作测定Na

显微构造,落叶松


..实验设备采用Bruker公司的Bruker邋D8邋ADVANCE邋X射线衍射仪,X光管为铜靶,逡逑管电压为45邋KV,管电流为35邋mA。将木粉在室温下压成薄片,样品的扫描范围在5?逡逑40。。逡逑2.4.3热重分析逡逑实验设备采用WATERS邋Company的TAQ50热重分析仪,保护气体为氮气,平逡逑衡气体为40ml/min,样品气体为60ml/min。以10°C/min的速率从室温升至650°C。逡逑2.4.4红外分析逡逑实验设备米用Bruker公司的Alpha型红外光谱仪,波数范围4000-400邋cm'分逡逑辨率为4邋cm'将溴化钾与样品粉末一起研磨之后压成薄片,每个试样进行3次扫描逡逑取平均光谱,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逡逑2.5结果分析逡逑2.5.1树种鉴定分析结果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雄;符小慧;张文博;张厚江;刘红超;王丹毅;陆薇;;故宫长春宫木构件材质劣化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9年01期

2 杨小军;杨茵;陈炼;王正;孙友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木构件端面的工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3 王伟;;掺石粉改性仿木构件研究[J];建材世界;2015年04期

4 ;榫卯:严丝合缝的匠人艺术[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6年12期

5 刘东坡;;海洋出水南宋古沉船饱水木构件的定形保护[J];东方博物;2015年02期

6 沈荣珍;;立帖结构房屋的鉴定及测量方法[J];住宅科技;1989年01期

7 刘志佳;李黎;鲍甫成;;弯曲木构件浸水后回复蠕变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造板;2010年02期

8 王军;潘彪;;扫描电镜在大型木构件脱水加固保护中的应用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19期

9 黄晓娟;;从恭城文庙看传统建筑大木构件修缮方法[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 孔庆兰;房屋木构件的防腐防虫处理[J];中国煤炭;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昌炳;陈中行;;减少古木构件脱水收缩的理论基础及实验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毛伟光;包小霞;;环保型多功能木材保护剂在木构件中的应用研究[A];第六届中国木材保护大会暨2012中国景观木竹结构与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2橡胶木高效利用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戴俭;常丽红;钱威;李鑫;;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方法及残损修缮研究[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李鑫;;应力波波速分析对旧木构件内部残损面积的预测[A];《圆明园》学刊第二十一期[C];2016年

5 贾东;黄秋实;;基于数控建造技术应用的木构件精确加工研究[A];共享·协同——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6 杨q;吴寅;;一种用于木建筑健康监测无线声发射传感器系统[A];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8)论文集[C];2018年

7 朴玉顺;;沈阳故宫建筑大木构件的权衡[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8 汤众;;保国寺大殿木构件数据库建设[A];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刘学风;王宇然;;浅谈承德市热河文庙东西配庆屋面修缮工程[A];2012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秀英;夏荣祥;石志敏;王丹毅;李华;;木结构防腐技术在武英殿修缮中的应用[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六辑 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游雪晴;原址保护大型饱水木构件将不再回填[N];科技日报;2005年

2 记者 张n\ 实习生 朱媛媛;灞桥出土汉代古木构件[N];西安日报;2001年

3 林盛;“龙杉”木构件——国际客商的“金字招牌”[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4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周乾;紫禁城古建筑的华服[N];科技日报;2019年

5 ;湖北首创用微生物方法保护木构件和丝绸文物[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马洪云;浅谈对古建文物修缮的一点感受[N];中国文物报;2012年

7 佘玲珠 肖静华 蒋成光 莫泽;长沙坡子街南宋大型木构涵渠遗址的科技保护[N];中国文物报;2012年

8 记者 郭桂香 通讯员 喻少柏;科技创新是文化遗产保存的支撑点[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郭桂香;为了共同的事业[N];中国文物报;2007年

10 本报赴尼泊尔特派记者 赵益普 林芮;“中国的真诚帮助让我们感动”[N];人民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鑫;古建筑木构件材质性能与残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廖春晖;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无损筛查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雄;基于NIR的长春宫木构件材种及老化预测[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2 马艳如;山西古建筑木构件残损类型与化学组分变化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3 王宁;装饰木构件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4 赵健;受弯木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5 孙梦琳;木构件干缩裂缝开展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6 赵柔;木构件腐朽程度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7 王婷;装饰木构件在室内设计中的流变与创新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8 焦洋;平遥古建筑大木构件装饰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张磊;轴心受压木构件稳定问题及可靠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付雨竺;20世纪遗产建筑木结构劣化定量分析与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22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22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