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清水河县公益林不同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4:46
【摘要】:本文以清水河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1种公益林林分类型和1个无林地作为对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清水河县林分类型的林地水文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层贮量、蓄积状况、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持水过程进行涵养水源能力比较,杨树油松混交林的枯落物贮量(22.15 t/hm2)大于柠条林(7.42t/hm2)纯灌木林;最大持水率方面,柳树林(352.05%)油松林(158.45%);而最大持水量顺序为杨树林(21.27t/hm2)油松松林(15.58 t/hm2)。表明各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针叶林远低于阔叶林。其中土壤持水能力最高者为柳树林,其次是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此后则为柠条林、沙棘林,无林地为最低。(2)通过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氮、全磷、有机质、pH进行涵养水源能力比较,得出试验区范围内各林分表层土壤化学性质体现出针叶林远低于阔叶林。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者为杨树油松混交林(22.60g/kg),其次是杨树林(18.28g/kg)等阔叶林,此后则为油松(17.35g/kg)、落叶松(15.59g/kg)等针叶林,最低者为柠条灌木林(4.84g/kg)。因此,阔叶林更易于提高和持续林地肥力、积累土壤养分。(3)对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最大蓄水量、有效蓄水量、0-80cm土层饱和蓄水量进行涵养水源能力比较,得出不同的林分类型林地土壤涵养水源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杨树林在0-80cm 土层饱和蓄水量为最大,为13726.3t/hm2;其次是杨树油松混交林,为11077.5t/hm2;柠条林为6672.7t/hm2;无林地最差,为6284.3t/hm2。可知公益林有很好的涵养水源功能,其中当地杨树林地的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因此,在公益林造林时,应充分考虑因树种不同而造成的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树种,使涵养水源功能发挥到最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
【图文】:

清水河县公益林不同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图1研究区地理位置图逡逑Fig.邋1邋Location邋Map邋of邋the邋study邋area逡逑

清水河县公益林不同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图3枯落物层自然含水率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敏;文仕知;杨丽丽;王彦辉;熊伟;曹恭祥;;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降水转化中的阳离子通量变化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13年02期

2 曾介凡;王忠诚;张展;曾宪斌;张志海;;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3年02期

3 周彬;韩海荣;康峰峰;程小琴;宋娅丽;刘可;李勇;;太岳山不同郁闭度油松人工林降水分配特征[J];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4 王晓学;沈会涛;李叙勇;景峰;;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尺度内涵、过程及计量方法[J];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5 孟广涛;文毅;柴勇;袁春明;艾怀森;蔺汝涛;李品荣;李贵祥;;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2年03期

6 李军;田超;杨新兵;;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7 贺淑霞;李叙勇;莫菲;周彬;高广磊;;中国东部森林样带典型森林水源涵养功能[J];生态学报;2011年12期

8 喻明美;谢正生;;广州市白云山五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渗透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1期

9 孙昌平;刘贤德;雷蕾;王有科;张学龙;;祁连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4期

10 郭汉清;韩有志;白秀梅;;不同林分枯落物水文效应和地表糙率系数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金叶;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水分传输过程与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杰;湘北桤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周东伟;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水分平衡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3 崔鸿侠;三峡库区朱砂土小流域主要森林类型水文生态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陈加利;长白山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水文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2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42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